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中国货代物流市场简介

2007-02-0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首先是物流市场全面放开其次是中国物流政策逐步成熟和充实三是中国加快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物流能力有所提升,从根本上缓解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矛盾 。

  [编者按]首先是物流市场全面放开其次是中国物流政策逐步成熟和充实三是中国加快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物流能力有所提升,从根本上缓解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矛盾 。
  毫无疑问,中国货代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发展空间正在吸引着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企业积极拓展在中国的业务,并将中国作为支持其未来增长的重要的战略市场。
  一连串亮丽的数字足以证明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物流需求高速增长的时期。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实现五年年均9.5%的高速稳定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带动了我国物流总量的持续扩张。    
  与此同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实现了连续五年20%的年均增长率,并确立了世界排名第三的贸易大国的地位。 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高达1.4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万家。国际间商品和服务交易量的扩大,客观上需要更多更优质、更高效的国际货代物流服务,同时跨国公司对其全球供应链和网络重新布局调整,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采购加工中心,从而推动了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的对接融合式发展。
  来自中国交通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说明了国际物流的繁荣。2005年,中国港口完成吞吐量49.1亿吨,同比增长17.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850万TEU,增长23%。这是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在2005年中国有十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43亿吨,由世界第四跃居世界第一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0万TEU,跃居世界第三位。
   根据最新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要达到2.3万亿美元,可见,中国市场上对国际货代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会持续稳定增长。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新兴的中国物流市场将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欧美等成熟市场。
  中国货代物流市场在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现代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的诸多困惑,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2005年,中国的GDP中约18.5%是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左右,巨大差距表明,中国现代物流的运作水平还比较低。为了以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较多的商品流通和物资周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共识。现代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目前服务业的比重只有40.7%,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45%的水平。
   二、在相当程度上,中国物流速度和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目前还无法与发达国家比较,物流服务模式落后与物流服务水平不高导致一些跨国企业在物流配送环节遭遇困境,尤其是高端的物流需求、特色物流需求满足率不高。物流服务外包在中国企业中依然不普遍,物流设备使用率低、不专业的操作造成货物破损、递送延误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明显。
   三、中国市场上货代物流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单个企业规模都不大,本土物流服务品牌的实力不强。目前,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超过6000家,但大部分企业由原来经营外贸、运输、报关等经营单项业务发展而来,普遍存在规模小、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的弱点;同样,公路货运市场上也是大量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在从事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大多数是单车承包和挂靠经营。据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报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中国物流企业有3家,中国最大的货代物流企业中国外运集团2005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6亿元。
  然而,各种问题并没有阻止中国物流业前进的步伐,相反,加大了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决心。一系列旨在加强宏观协调、开放物流市场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现代物流经营和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明显改善,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物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热点区域。
  首先是物流市场全面放开。2005年12月1日,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由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管理办法》。自2005年12月11日起,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注册资本的最低要求实行国民待遇。此举标志着中国物流市场开始成为真正的竞争性市场。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对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取消了国际货代、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联运代理经营资格的行政性审批;改变民航货运销售代理业管理办法,允许各种所有制主体参与投资航空、铁路业。
  其次是中国物流政策逐步成熟和充实。 200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此后,中国各有关部门在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逐步改进现有管理方式、支持鼓励有关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海关总署、质检总局采取积极措施,改革通关制度,采用电子报关报验手段,对进出口货物实施 “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放行”的通关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国际物流效率。 随着2005年12月上海洋山保税港的启动,保税物流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中国许多地方政府也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相继出台了有关现代物流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通关环境、机构设置、企业认定、用地用电、规划投资、口岸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物流经营和发展环境,推动了本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三是中国加快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物流能力有所提升,从根本上缓解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矛盾。据统计,2005年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9293亿元,同比增长22.8%。一批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成投用,2005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5万公里。根据新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2005年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达19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万公里。到2030年,中国将形成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而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中国将新增港口吞吐能力80%以上。目前,中国正疏通多元化投资渠道,吸收国内外资本进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006年3月14日中国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内容包括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我们有理由预期,2006年起,中国物流业将走上一条快车道,健康发展。
  正经历着巨大变化的中国货代物流市场,同样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大举进入的外资物流企业与中国国有物流企业以及快速发展起来的民营物流企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各类企业之间既有竞争,又需要合作,业务重组与资源整合成为未来几年市场的主题。
  在中国货代物流市场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国外大部分有实力的国际货运代理和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他们采取富有弹性的经营手段,以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条件,积极主动地与中国企业合作,从而获得巨大的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外商投资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已超过1000家。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为中国货代物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整体水平。 这些已经在中国已经具备较为坚实的基础的企业,在中国物流市场全面开放的新环境下,频频动作,通过兼并收购,加快网络布局,提升服务能力。一些外资并购中国国内物流企业的案例将对中国物流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中国物流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跨国物流巨头在中国的资产性投入也大幅增加。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规则,尽量熟悉中国文化,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被看成是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
  面对外资企业的大举进军,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特别是网络优势与 文化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加强对外合作等方式,不遗余力地改善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并寻机向外扩张。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更加注重运营规模和效益,中小型物流企业则倾向于通过本地化和专门化业务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土货代物流企业市场定位进一步明确 ,他们 根据功能定位,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向产品线与产品线,供应链与供应链竞争的方向发展。同时许多物流企业也深刻认识到,没有资产不容易取得客户和市场的信任。构建经营性资产,成为本土大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中国物流市场上一些本土物流品牌已经初具规模,并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如中国外运、中远、中海、中邮、中储、中货航、宝供、远成、宅急送、锦程、南方、山东海丰、嘉里大通等。与拥有几十年发展经验和人才、国际网络优势的国际大型货代物流企业相比,中国本土,即便领先的货代物流企业,还暂时处于相对劣势。物流人才,被认为是制约中国本土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物流人才,尤其是拥有现代物流运作经验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被列为国家 12类紧缺人才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物流培训和教育得到空前发展。
  曾被称为“物流市场最后一块黑土地”的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与国际物流市场的接轨与融合。对于任何一个货代物流企业来说,今天的中国,意味着挑战,更预示着空前未有的机遇。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