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行业兴衰 我辈有责

2007-02-0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中国照明行业产值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率高速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品牌企业,如雷士、欧普、华艺、朗能、雪莱特等

近年来,中国照明行业产值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率高速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品牌企业,如雷士、欧普、华艺、朗能、雪莱特等。2006年,欧普牵手“同一首歌”向大众品牌过渡;欧普、华艺的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朗能联姻世界杯赛事大放异彩,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雷士引进软银风险投资,强势挺进灯饰领域;雪莱特、真明丽先后在香港上市;2006年12月,更是有40家企业的产品同时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总而言之,2006年,中国照明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1983年到2006年,中国照明行业大致经历了产品、渠道、品牌等三个阶段:2000年之前的改革开放初期,照明产品供不应求,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就有钱赚;2000年前后,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开始升级,照明企业也开始重视渠道建设,并组建营销团队,派驻全国各地开疆拓土;2002年起,随着行业媒体《古镇灯饰》的出现,照明行业的信息渠道被打通,企业数量剧增,竞争再次升级,在媒体的推动下,广大中小照明企业的品牌意识开始觉醒,到2006年,行业知名企业如欧普、朗能等已经开始由行业品牌向大众品牌过渡。
  然而,与国际照明巨头相比,不管是资金实力,还是技术实力,中国照明企业还只能望洋品牌之项背。2008年北京承办奥运会,这是国人扬眉吐气的大喜事。但据了解,在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建设项目中,飞利浦照明几乎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其中秦皇岛水上运动中心、北京射击馆和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室内部分)等多处奥运场馆的照明大单全部被飞利浦揽入囊中。而民族品牌企业要么做配套工程项目,要么沦为洋品牌的贴牌生产商。
  同时,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中国照明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极其卑微。目前照明产业在中国轻工业中的比重依然还很小,仅占到1/28左右。论产值,1440亿元的年产值相对于家电、机械、纺织、汽车、IT等行业来说,只有它们的1/5、1/10,甚至1/20;论规模,照明企业的整体规模比起家电、IT等行业可谓不值一提。尽管目前我国照明企业数量达到8000多家,但年产值突破亿元的企业还不到30家,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等已经成了制约照明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产业兴衰,我辈有责。面对我国照明行业的这种尴尬局面,作为行业主流媒体,《灯饰视界》责无旁贷。2006年下半年以来,经过深入调查、反复论证,兴邦产业总裁姚晓宏决定将媒体的发展战略与行业、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行“捆绑”,并于2007年1月1日向行业揭示《灯饰视界》的战略目标:在未来的5年内,《灯饰视界》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选择并重点扶持30家国内照明企业进入美国资本市场!(文/丰丰)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