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据最近公布的2005年全球半导体业市场份额,日本半导体厂商合计仅占20%左右,对比上世纪80年代占有世界市场50%以上份额的盛况,已不可同日而语。
产业根基不断下沉
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根基正在不断下沉,其实早在2002年,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厂商东芝公司就被韩国三星公司超过,降为世界第三位。其他日本半导体厂商在世界市场上的排名也连年持续走低,三菱电机和富士通公司当年已被挤出了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排行榜。
2001和2002两个财政年度,日本五大半导体厂商东芝、NEC、日立、三菱电机和富士通等公司,累计亏损高达138亿美元。而当时全球半导体业排名首位和第二位的英特尔和三星公司却获得大致相同的赢利。
据美国iSuppli公司的最新统计,200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比2004年增长200多亿美元,总额为2370亿美元。然而日本大型半导体厂商包括NEC电子公司和由日立与三菱电机半导体部门合并组成的瑞萨技术公司,都大幅度地减少了赢利。以NEC电子为例,其2005年的销售额为57.1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降低了12.2%,世界排名也降为第10名。而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200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4%。
另据日本电波新闻2006年1月中旬报道,日本包括半导体器件在内的电子零部件的2005年销售额,比2004年下降6.2%,为91668亿日元。
目前的NEC电子公司是NEC总公司于2002年在其半导体部门基础上成立的。为了集中力量生产供应日本家用电器厂商的核心部件专用集成电路,在成立NEC电子公司时,已将亏损的存储器生产部门从NEC剥离,以便使其摆脱赤字的局面。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随着竞争加剧,数字家电的利润率不断降低,在市场压力下,日本家用电器产品的市场主要集中到日本国内。在出口不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NEC电子生产的家电专用集成电路的赢利额并不高。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家电市场变化快,顾客要求高,因而许多专用集成电路需要特别设计。由于产品更新快,相应地在设计开发费用上投入较大,从而使NEC电子公司半导体器件的利润额进一步减少。因为传统上每年第一季度是销售淡季,可以预计,至2006年3月底结束的本财政年度中,NEC电子将有330亿日元的赤字。这将是NEC电子连续第三年销售额下降。
此外,由日立公司和三菱电机公司合作成立的瑞萨技术公司,预计本财年的利润仅为销售额的1%。作为对比,美国Intel公司2005年的利润率高达30%。
存储器业遭遇强敌
日本半导体业的亮点是日本东芝公司,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排名由2004年的第7名,升为2005年的第4名,销售额为93.6亿美元。预计其2005财年的利润率为10%。对此做出主要贡献的是用于iPod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方面的与非型快速擦写存储器。日本专门生产存储器的Elpida公司本来应该有一定赢利,然而2005年该公司投资2000亿日元,建设300mm硅圆片厂,因此其将会有小额亏损。
尽管上述两家日本半导体厂有一定赢利,但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是由于居世界存储器首位的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的强劲竞争。虽然日本Elpida等公司投巨资扩大生产,然而产品份额并没有显著的增长。另一方面,日本半导体业的强敌,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Intel公司,在大力生产微处理器(CPU)的同时,又挥师进军高赢利的与非型快速擦写存储器市场。日本东芝公司负责半导体生产的常务董事室町正志先生惊呼,日本存储器市场份额必定会进一步降低。
更为致命的是,日本半导体厂商在全球化上已经落后于人。目前日本半导体厂商的国内销售比例高达60%至70%,而国外销售比例则在30%至40%之间。相对而言,全球著名半导体厂商的海外销售比例则达到70%至80%,因此可以说日本半导体厂商的销售属于典型的“窝里横”。
从企业布局上看,日本半导体厂商在全球化上的缺陷更为严重。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其已显著倒退。当时,日本半导体厂商纷纷在海外建厂,或者建立国外设计基地,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由于销售额下降等原因,通过重组对日本的国外基地进行了整合。一位熟悉国外情况的调查公司分析师指出,“日本撤消国外设计基地的做法是致命的”,原因是日本著名半导体厂商在美国拥有设计基地时,通过进行联合开发等方式与美国大用户建立了信任关系,然而随着重新布局,也同时丧失了这种信任关系,结果美国的半导体大用户不再向日本厂商订货,因而导致日本半导体厂商的国际市场更加萎缩。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