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享有“中国灯王”美誉的佛山照明,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出口,多年来公司业务的增长,与出口是息息相关的。据《佛山日报》报道,百届广交会上,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醒明指出,外贸出口让佛山照明一跃成为中国的灯王,而且网罗全球采购商的广交会已经成为佛山照明的“发动机”。
国内市场仍是立企之本
记者:在佛山照明的快速发展中,广交会在哪些方面起着推动作用?
刘醒明:广交会对企业发展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在业务的发展期,佛山照明刚刚从国有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产品出口占90%以上。二是通过广交会的出口平台,大大提升了佛山照明的技术改造升级。三是广交会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并成为企业联系海外客商的窗口。
随着欧司朗、GE、飞利浦等世界照明巨头先后进入中国市场,佛山照明意识到企业只有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才有实力加大力度拓展国际市场。目前佛山照明内销占的比重已达到60%,这是企业、品牌的生存之本。
反倾销频繁凸现成本优势
记者:近几年频频遭遇反倾销,是否削弱照明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刘醒明:对中国照明行业来说,近几年来反倾销可谓接连不断。先是2003年欧盟对中国节能灯征收高达60%的反倾销税,目前正进入15个月的漫漫复审阶段,中国有关部门、行业正组织企业力争破除贸易壁垒。
而在印度,由于对中国节能灯征收高达80%的税率,所以很多印度采购商不得不将节能灯一分为二进行采购,以避开高税率。世界各地频繁进行反倾销,说明目前中国节能灯在国际市场是一个强势产品。
走出去最需自主创新
记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如何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刘醒明:建立一个品牌很容易,但在国际市场上维护一个品牌很难。没有自主创新技术的支撑,品牌是难以长期在国际市场立足的。
对于中国照明企业而言,产量、规模已经很大,但与国外企业竞争时,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技术。然而,目前国内恶性竞争的行业现状,并不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中国照明企业要真正走出去,掌握自主技术是最为迫切的。今后佛山照明将进一步在国际市场上做强做大,加大自有品牌的拓展力度,计划从东南亚市场开始,建立办事处,尝试建立自有品牌的市场推广网络。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