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史杰:诚挚做人 认真做事

2007-02-07 作者:admin 来源:灯饰视界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最难忘的事:创业之初,有一次我用借来的5000元钱购买玻璃。由于没有捆绑的经验,玻璃倒在车厢中全碎了,我还是继续把碎玻璃拖回家。当时天正下着雨,在雨中,我一把一把地把明知没有用的玻璃碎片搬进仓库,双手流着血。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

最难忘的事:创业之初,有一次我用借来的5000元钱购买玻璃。由于没有捆绑的经验,玻璃倒在车厢中全碎了,我还是继续把碎玻璃拖回家。当时天正下着雨,在雨中,我一把一把地把明知没有用的玻璃碎片搬进仓库,双手流着血。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
  最想做的事:把史福特企业做成百年企业,将“史福特”品牌做成国际知名品牌。
  座右铭:“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应是造福人类!”
  (非常遗憾,史杰先生年前12月27日黄昏,在跑步中不慎受伤,造成踝关节骨折,不能亲自出席颁奖晚会,本报记者只能通过电话采访史杰先生。)
  “当选后,我失眠了!”
  记者:史总,大家都非常关心您的伤情,现在是不是好一点了呢?
  史杰: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现在感觉好多了。
  记者:史总,听说您当选后的当天晚上失眠了?
  史杰:是的。这次由《古镇灯饰报》发起组织并得到《法制日报》等多家强势媒体和多个省市照明协会支持的“中国首届照明行业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对我感触很大,确实很得人心。本次活动在我国照明行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添了一把力,鼓了一把劲。多年来,中国照明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许多企业经过了强弱交替,兴衰更迭的惊心动魄的变化。经过优胜劣汰的残酷洗礼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它们的领导人都曾经饱尝了艰苦创业、市场竞争的酸甜苦辣。今天《古镇灯饰报》等媒体和行业协会组织社会公众通过规范评选,给了我们以较高的评价和肯定,对此我特别感动。感谢《古镇灯饰报》!感谢所有评委和全国各地给予我支持的朋友们!
  审时度势 定位商业办公照明
  记者:作为商业办公照明的杰出代表,您能否告诉大家为什么您把企业的产品定位在商业办公照明?
  史杰:我把史福特产品重新定位是在1994年。主要是两点原因:其一,根据是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中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商业办公写字楼照明需求旺盛。其二,是企业实际情况。我根据自己的楹推笠档笔钡姆⒄拐铰裕枰≡衲艽蠊婺9ひ祷牟罚险嫫拦篮头治觯龆ǘㄎ辉诟咂分实纳桃蛋旃彰魃稀?/FONT>
  史福特创业三部曲
  记者:很多读者提出要求,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十大杰出人物的创业史,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好吗?
  史杰:我的创业之路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6年到1994年。1986年,国家鼓励兴办民营企业,我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实现理想的机会,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靠着父母给我准备结婚用的800元钱,创办了仪征光华灯具厂。当时,一没有资金,二没有设备、三没有厂房,创业之路是很艰难的。那八年间,我经历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就是靠着理想和信念,我完成了一个自然人向企业法人初始的转变,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4年到1999年。1994年,我抓住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机遇,组建了史福特灯饰有限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商用格栅灯、筒灯等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商业办公照明产品。四年中,我采用集中化、成本领先战略,集中有限资源把企业做成了全国中高档格栅灯产品产销量位居前列,同时也在中国照明灯具市场上采用连锁直销模式创建了商业办公照明的品牌——史福特。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至2004年。1999年,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我到美国学习深造。2001年,从美国回来后,我制定了史福特公司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是:“先做世界的加工厂,再做世界企业”。
  当时我对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看,亚洲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而中国又是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加入WTO后,标志着中国将参与世界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中国企业在世界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机遇和商机在中国无处不在。党中央提出,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让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我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的环境下制定史福特公司的发展战略:“先做世界的加工厂,再做世界企业”,我决定整合资源,投巨资建设史福特照明工业园。工业园的建设坚持了四个原则:“高投入、高技术、全球化、信息化”。园区的所有设备采取国际招标,大部分设备进口,整个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了10—15亿元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公司上马了ERP项目,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公司的各项管理中,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应造福人类!”
  记者:在您的创业过程中,对您触动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史杰:是1995年开始的“质量保卫战”。我们提出了“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的口号,集中了全国仓库中我们认为质量欠佳的产品,在公司全体员工面前彻底销毁。此举虽然令公司遭受了上百万元的损失,但却换来了员工们对质量严要求的心灵震撼。同时也坚定了我们紧抓质量不放松的坚强决心。
  记者:这件事对您的企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史杰:事后,我们总结教训,提出了“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应是造福人类”的经营理念,统一了公司的价值观,我们要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来造福人类。同时也奠定了我们在中国商业办公照明行业中的地位,树立了高品质、适中价位的产品形象,为此也赢得了市场和客户。
  “这两个奖对我都很重要!”
  记者:据了解,今年您还被江苏省政府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家”。对比“中国首届照明行业十大杰出人物”,您觉得哪一个对您更重要,更有价值?
  史杰:这两个奖对我都很重要。“优秀民营企业家”是江苏省地方政府和人民对我多年的成绩给予的高度评价,而“中国首届照明行业十大杰出人物”是中国照明行业和照明界的同行对我的褒奖,都很有价值。这两个奖项将激励着我们作为江苏的企业,作为中国照明行业的先锋,要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中国照明事业的国际化地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记者:十几年来,大大小小的奖项您拿了不少,这说明您是比较成功的企业家,大家都很想知道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史杰:诚挚做人,认真做事。我认为,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要有爱心,要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要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以及周围所有的人和事。时时牢记着诚挚、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
  记者:谢谢史总!祝您早日康复!(本报新闻中心记者 陆祖慧)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