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影响建筑夜景照明效果的三个要素

2007-02-10 作者:admin 来源:照明工程师社区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对某一建筑来说,夜景照明能够表现建筑物的特征,突出建筑物的形象,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感;对城市来说,它能在夜间显示城市的美感和文化风貌

影响建筑夜景照明效果的三个要素
摘 要:对某一建筑来说,夜景照明能够表现建筑物的特征,突出建筑物的形象,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感;对城市来说,它能在夜间显示城市的美感和文化风貌,为社会提供明亮的环境。文章就影响建筑物夜景照明效果的三大要素加以分析,注重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夜景照明表现手法的选择。
关键词:建筑夜景照明;表现手法;照度水平;色彩应用;
1、要素一:表现手法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夜景照明的重要作用已使其成为现代化城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夜景照明作为一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存在着内在规律,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规律,才能合理地运用表现手法,创造出满意的效果。根据不同的需要,夜景照明应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1.1 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对于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在设计其夜景照明时,对灯光色彩、色调要做不同的处理。例如:对商场、舞厅的设计,可以色调明亮、色彩绚丽一些,使之更加吸引人,以激发消费者的购物、娱乐欲望。而对政府机关的写字楼、纪念性建筑则要注意气氛肃穆,色彩庄重,格调典雅。
1.2 建筑物的轮廓
照明设计不同于绘画,但照明设计与绘画在某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绘画中的某些技法在夜景照明设计中值得借鉴。传统西方绘画注重写真,而中国画注重写意,时而工笔重彩,时而轻描淡写,善于抓住事物最显著的特征来描绘,寥寥几笔就能栩栩如生。故在夜景照明中,对建筑各个细部的照明表现应有所取舍,对建筑物的哪一部分应做强化表现,哪一部分应做弱化表现或根本不表现,灯光应从哪一角度投射,都取决于设计者的意识。
通常将重要的建筑部位作重点照明处理,次要部分在照明中作背景和陪衬。应充分利用光影的变化,使照明效果主次分明。如果建筑物的外形轮廓比较丰富,那么可以用荧光灯、光纤、LED等沿建筑物的外形轮廓连续布置,但单纯的轮廓照明对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不利。所以,有时采用泛光照明的方法表现建筑的主要特征也许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还可以将轮廓照明和泛光照明结合使用。
1.3 建筑物的风格
东西方建筑物风格各异,在表现其艺术特点时,不宜生搬硬套。屋顶、檐口、斗拱、梁柱、门窗、彩绘和外廊是建筑物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照亮才能显示建筑物完整而秀丽的形体。例如:中国古建筑的宝顶和重檐,西方建筑的尖顶和圆拱,都是建筑中的精粹,应予以特别的照明表现。可参考以下方法。
(1)在远距离设置灯具,同时照亮立面和屋顶;
(2)利用邻近的建筑在近距离设置窄光束灯具照亮屋顶;
(3)在屋顶上设置小型灯具。
此外,廊柱也是东西方建筑中极富魅力的部分。夜景照明中,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突出廊柱的艺术气氛。
(1)照亮背景,显现出柱子的轮廓。利用背景与柱子的对比呈现剪影效果,但此方法常会导致背景与柱子的对比度太大,有时需要补光,以减少柱体与背景的明暗对比,增加立体感。
(2)从正面用灯具分别照射每一根柱子,在相对较暗的背景下将柱体显示出来,运用此方法时为隐藏灯具和光源,可多设置埋地灯。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可能地隐藏灯具。除非在能够隐藏灯具或灯具所在位置不易引起观察者注意的情况下,否则不要在建筑外立面上设置灯具。
1.4 建筑物的表面材料
建筑物外装修的表面材料、材质、颜色不同,夜景照明的表现方法也会受到影响。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绚丽多彩的夜景照明,是因为建筑表面材料的漫反射光射入我们眼睛的结果。漫反射光射入我们的瞳孔越多,我们对夜景照明的感受越亮,反之则越暗。对于拥有大面积玻璃幕墙或玻璃窗的建筑,采用内透光的方法更为合适。这是一种利用室内灯光进行夜景照明的方式,也可以与室外泛光照明结合起来。表1列举了部分玻璃表面及高分子有机物表面的漫反射率、镜面反射率、透射率、折射率的数据,仅供参考。
1.5 环境
利用有利的环境条件可以提升建筑物夜景照明的表现效果。
如果建筑物周围有障碍物,它可能会遮挡住灯具投射的光线,但它也可以隐藏灯具。例如:在树木、草丛绿化带后布置灯具,这样既可隐藏灯具,使环境整齐、美观;又可以突显出树木和草丛背后的光背景轮廓,从而增强人们对光的深度的感受。
在设计建筑物夜景照明方案时,如果建筑物附近有水面,如湖泊、河流等,可予以充分利用。此时,被照建筑在水中的倒影显得情趣盎然。但是,此时布置灯具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投射光不能与水面相接触,水面应保持绝对的暗,以避免水面的镜面反射效果;
(2)水面应较为平静,水流过急的水面不利于呈现清晰的建筑轮廓;
(3)水面必须清洁,否则会使反射光减弱,并改变反射出的建筑物的形状。
1.6 光与影的关系
设计夜景照明时,通常要避免由于建筑构件的遮挡而在建筑物上产生的巨大阴影。如果建筑物带有平台、挑檐等遮光部件,并且投光灯又不能离开很远,这时就需要设置补光灯具,以弱化和消除阴影(如图1所示)。
合理运用阴影可以更好地表现建筑物的立面特征。如立面上有浮雕、纹饰等装饰物时,可用投光灯近距离、小角度投射,观察者可根据浮雕、纹饰在建筑立面上产生的阴影的大小及明暗对比来判断浮雕和饰物的高低深浅。如果立面上存在线条结构,则应该用光影来表现这些线条。若是垂直线条,灯具可设置在左右两侧;若是水平线条,灯具应水平设置。以上两种情况,都应避免产生过于宽深的阴影。
2 要素二:照度水平
夜景照明的照度水平主要取决于建筑物表面的材料、颜色、清洁度、周围环境的亮度和建筑材料的反射能力。CIE推荐了不同材质的材料在低、中、高三种环境明暗度时室外照明照度的建议值(如表2所示)。
我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也给出了夜景照明照度参考值(如表3所示)。
通常,对表面光洁、颜色浅、清洁度好的材料,照度可以低一些;对表面材料粗糙、颜色深、清洁度不好的材料,照度可以高一些。但是,某些情况下也有例外。例如:铝板是一种光洁度很高的外装修材料,浅色铝板在建筑外装修中被普遍使用,其反射特性接近于镜面反射,如果夜景照明的投光灯由下至上投射,大量反射光将被反射到天空中,致使漫反射回到观察者视野中的光极少。所以,当人们观察用投光灯照射的以铝板作外墙装饰材料的建筑物时,总会产生亮度不高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投光灯的数量,提高其照度,或采用其它适当的方法表现建筑的轮廓及特征。表4列举了部分金属表面的漫反射率和镜面反射率。
在夜景照明设计中,建筑主立面或需要特别表现的部位的照度应该设计得高一些,而次要部位的设计照度应该低一些,以达到分清主次、突出主题的目的。如果建筑物的环境和背景是暗的,那么只需要比较少量的光就能使建筑物比背景亮;如果建筑物的环境和背景较亮,此时,就需要较多的光投射在建筑上。这样才能突出效果。但切忌不切实际的攀比,杜绝“越亮越好”的观念,那样不仅不能获得良好的照明效果,还会破坏视觉平衡;不仅不能形成美感,还会造成眩光和光污染,并导致能源的巨大浪费。
3 要素三:色彩的应用
照明设计师进行夜景照明设计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以灯为笔,以光为墨,以建筑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应具有其独特的视觉气氛,让人很快知道其功能并获得感知上的愉悦。在高明的设计师眼中,建筑只是一个素材,如何刻画这一素材,刻画哪一部分,如何发挥创造力,则要依赖照明设计师自身的功力和素养。
通常情况下,丰富的色彩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但是,色彩在人的心理上所唤起的感受往往因时、因地、因特定的民族文化习俗而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色彩的感受和认识也不同,因而对同一色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同时,由于某些建筑的功能决定了其色彩不宜太丰富,太艳丽。所以在建筑物的夜景照明设计中应慎重使用彩色光。但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场合可使用彩色光,对烘托气氛、装饰环境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清晨的太阳光略呈冷黄色,黄昏的太阳光则略呈暖黄色。不同颜色的光照在物体上,会使物体受到不同的影响。在建筑物夜景照明中,利用不同性质的光源或同一性质不同色温的光源来刻画建筑物,常常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建筑物的夜景照明表现方法中,运用美学中的补色关系,将对立的两种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可用低色温的暖色光代表日光,用高色温的冷色光代表阴影。将二者结合使用,表现光与影的关系,突显出建筑深部的光背景轮廓,从而增强人们对建筑的深度的感觉,体现了建筑物造型的立体感。
过去,人们往往通过霓虹灯和滤色片来获得彩色光,现在随着彩色金卤灯的使用,彩色光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近年来LED在夜景照明中大量使用,赋予夜景照明以新的内涵。LED耗电少、寿命长、不易造成光污染,符合绿色照明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LED不仅可以发出彩光,而且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种电子元件,便于实现程控,可以轻易实现光色的变换和明暗调节。既可以制作成发光点、发光线,表现建筑物的特征和轮廓,也可以制作成发光面或某种图案来创造艺术效果,甚至可以将大功率的LED应用于泛光照明。利用其可以瞬间点燃和关断的特性,既可以实现缓慢变化,又可以实现快速变化。伴随着LED的广泛使用,夜景照明的表现手法得以更新丰富。动态照明成为某些城市建筑夜景照明的新亮点。通过不断的色彩变化、亮度变化、图案变化营造出扑朔迷离的艺术氛围。
我们有理由相信:合理的色彩应用会使城市与建筑的夜景变得更加靓丽,使人们的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