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市场空间广阔 产业链亟待完善
摘要: 能源是本世纪全球性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能源产业在将成为全球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领域的市场潜力将会极为巨大。在光电子产业里,用于能源领域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导体照明产业和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
国内目前有京东方、上广电两家厂商生产LCD,但技术不够先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彩电企业将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是价值挤压,由于产业价值重心显著上移,从彩电整机向显示面板移动,中国企业所得的价值份额会越来越低。二是上游挤压,纵向一体化的大企业可通过控制上游关键部件、操纵上游产品价格和交叉补贴等方式,使中国企业被边缘化。由于平板显示器生产线所需投资巨大,例如第七代LCD生产线投资高达数十亿美元,对于中国彩电企业而言很难独自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中国企业面对的严峻挑战。
OLED显示器
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简称为OEL,是近几年最热门的发光技术之一,而其中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被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的主要优点是主动发光,亮度高,效率高,视角大。
1997年日本先锋电子推出了商品化的OLED产品——汽车音响显示屏,这极大地鼓舞了业界对OLED的投资信心。据统计,现在全球加入OLED市场竞逐的厂商有百家以上,都想在这一新兴显示技术的未来市场上占得先机。2005年世界OLED市场规模为5.18亿美元,随着各大厂商的积极投入及量产技术的发展,OLED市场将会继续高速增长,预测2009年OLED产业规模有可能突破50亿美元。
目前,OLED主要应用于小尺寸屏幕显示,如手机、数码相机、MP4播放机屏幕等等。OLED成为大屏幕显示主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LCD和PDP还拥有着强大的市场,作为刚推出的一项新技术,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占领LCD目前所控制的市场份额的。其次,目前OLED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寿命相比LCD要短。此外,由于工艺和成本问题,OLED大屏幕产品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但专家们普遍相信,到2010年后,OLED的显示屏将可能逐渐取代LCD显示屏。
光通信:需要新业务拉动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社会对信息容量的需求猛增,而光通信的出现使大容量信息传输成为可能。光通信产业在光电子产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光传输设备、光纤光缆、光通信器件。其中光传输设备主要是指光通信的传输系统解决方案,包括DWDM(密集波分复用)产品、SONET/SDH产品,还有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CWDM(粗波分复用)、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ULH(超长距光传输)等先进技术。光纤光缆是光传输的媒介。光通信器件主要是指光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有源及无源光器件,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放大器(EDFA)、WDM复用/解复用器、连接器及耦合器等等。光通信产业自2000年下半年达到最高峰后,整体产业走势低迷,直到2004年底,逐渐有了复苏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信息需求增加,对通信带宽的需求与日剧增。
光传输设备
2003年-2004年,光传输设备领域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全球光网络设备市场的重要供应商阿尔卡特2004年的第二财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3.7%,达到31亿欧元。实际上,光传输设备产业的复苏预示着光通信产业复苏的全面开始。当前光传输设备产业发展主要有三个趋势:投资热点从光骨干网转向光城域网,新技术如ASON、MSTP等开始占领市场,光接入网,例如FTTH等正在成为研发热点。
光纤光缆
2002年光纤光缆进入了产能过剩阶段,全球光纤光缆市场需求大幅萎缩,需求量从2001年的约1亿公里下降到约6000万公里。光纤光缆制造成本增长的同时价格下跌,使得光纤光缆企业处境越发艰难。(编辑:PCL)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