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夜景照明工程
此项目为2019阿拉丁神灯奖工程类参评项目
申报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中国陕西西安市小寨东路91号
设计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陕西恒星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西安市雁塔区建设局
项目简介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2016年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照明设计方案尊重原有建筑风格,以“墨雅于彩,素色为上”的主题理念,在夜间充分展现陕西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打造夜间特色旅游目的地。
1、 亮度方面: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方案中重点展现主楼、入口与崇楼,形成明暗有序的夜间环境;
2、光色方面:展现色彩淡雅、庄重宁静,白光着重渲染特制的墨清色瓦面,琥珀色光刻画立面结构,通过不同建筑结构进行光色划分,整体建筑在夜景中层次分明,照明风格恢弘大气;
3、文物保护方面:根据建筑结构做好灯具隐藏,利用原有装饰灯具丰富照明效果,严格控制眩光,使夜环境更加纯净。
照明技术指标
照明技术指标详见上传附图
节能措施及效果
1、本照明工程根据照明场所的功能、性质、环境区域亮度、表面装饰材料及所在城市规模等,确定亮度标准值;
2、 照明灯具:选用功率因数不小于0.9的灯具;
3、照明光源:选用高效节能、寿命长的照明光源,镇流器按光源要求配置,并满足相关能效标准的要求;
4、本照明工程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分时段运行,春秋季基础时段开灯时间为19:00-22:00;夏季基础时段开灯时间为19:30-22:30。;冬季基础时段开灯时间为18:00-22:00。
照明设计创新点
1、严格控制灯具体积 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现代重要的博物馆建筑,在陕西省及中国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防止夜景照明对建筑本身产生破坏,项目中对每一样灯具都有严格的尺寸要求,力保亮度、功率、尺寸之间的平衡。
2、注重文物保护,做好灯具隐藏 为保证灯具安装不对建筑结构及白天效果产生影响,项目中在保障灯具颜色与建筑立面一致的同时,还增设装饰外壳对灯具进行隐藏。 本项目保留了建筑中原有的灯具装饰(原有灯具无照明功能),将光源隐藏于原有装饰外壳当中,在尊重了原有建筑特色的同时,保证了夜间照明的美观。
3、根据建筑载体,丰富照明手法,形成视觉延展 针对载体的特征与重要性,方案采用了不同的照明手法。从照明手法上,方案分为三个层次:中轴建筑、四角崇楼、四面围墙。中轴建筑高亮度凸显,内部走廊空间以内透光形式形成剪影效果,运用简洁、高亮的手法延续中轴淡雅庄重的历史氛围;四角崇楼着重装饰,将丰富的建筑结构用灯光的语言充分表现;四面围墙弱化处理,仅照亮近人尺度的立面,衬托主体建筑。 陕西历史博物馆瓦面为特制的墨青色瓦片,为尊重建筑本身的墨雅素色,方案将屋顶与墙体光色相区分,在夜间充分还原了瓦片的素雅,配以琥珀色光衬底,尽显博物馆的庄重、典雅氛围。
项目实际运行评价
陕西历史博物馆照明工程项目自开始以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该项目位于小寨东路,处于大雁塔景区与小寨商圈的交汇处,历史博物馆的夜间照明将两大区域完美的衔接,充分的表现了这座“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典雅与唯美,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赞许。
申报单位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同衡”)是清华大学下属的全资国企,是清华控股旗下唯一以城乡规划设计与研究咨询为主业的成员企业,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清华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的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同衡成立于1993年(原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2年8月由全民所有制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完成后整体划转至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清华同衡拥有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授予的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建】城规编(141004)),国家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证书编号:03-2003),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证书(证书编号:0201SJ0025),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证书(证书编号:A211005872),建筑行业(建筑)专业甲级资质(证书编号:A111005857),土地规划乙级资质(证书编号:143),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清华同衡植根于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环境,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学科与产业优势,一直坚持城乡规划工程实践与科研、教育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思想,积极拓展城乡规划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通过十余年的企业化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综合优势、核心业务和服务特色。 清华同衡将规划设计与科研成果转化为支撑城乡发展的源动力,持续以规划和技术回报社会,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主动承担清华人“家国天下”的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