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Ostbanehallen 美食广场
照明设计:AF Lighting
建筑设计:Mellbye Arkitektur InteriOr
灯具供应商:iGuzzini,欧司朗
项目位置:挪威 奥斯陆
业主:Rom Eiendom
完工时间:2015 年
摄影:Tomasz Majewskiation
项目概况
AF Lighting 公司设计的挪威奥斯陆Ostbanehallen 美食广场项目,获得了第33 届IALD 优秀奖和2016 年北美照明工程学会优秀奖。Ostbanehallen 建于1854 年,是奥斯陆第一个火车站。2013 年Ostbanehallen 进行了一次装修改造,2015 年重新开幕。AF Lighting 对整个建筑的照明进行了规划设计,包括大厅、立面以及楼外的广场。
Ostbanehallen 以其精良的锻铁结构闻名,因此在重修时,建筑师保留了屋顶和大厅的内部架构,以期尊重建筑的历史感。AF Lighting 的照明设计同样以此为目标,整个大厅柔和舒适的灯光凸显了Ostbanehallen 曾经作为火车站的内部构造,提醒着人们昔日那被火车喷出的浓烟所染黑的旧时光。
大厅尽头,一面色彩斑斓的“ 像素墙” 是整个照明设计的焦点所在。这面墙原来是一个朝东的立面,早晨的阳光洒满整个宽阔的大厅。照明设计师从中获得“ 像素墙” 灵感—— 让日出的晨光和夜晚的星光再次照进Ostbanehallen。70 块透明LED 面板就像一个个像素点,重叠排列成了一面独一无二的“ 像素墙”。每一块面板都能独立控制,颜色和亮度可以进行精细调节。这面像素墙能够模仿一整天的光线模式,让大厅再次有了日出、日落。在照明细节上,设计师也不放过分毫。功能照明采用了450 个Laser Blade 灯具和6,000 个LED,巧妙地与建筑融为一体,几乎完全不可见。每一个Laser Blade 都装有独立的DALI 驱动,因此,它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根据一天中阳光变化甚至季节变化自动调整,确保能源效率的最大化。Ostbanehallen 还是挪威第一个使用dark light 技术的建筑,给每天经过这里的人舒适的视觉感受。“ 这种规模的购物中心常常过度照明,罔顾用户体验和舒适度。”一位评审写道:“ 这个方案实现了独特性和舒适性的完美结合。”灯光让Ostbanehallen 再次散发出迷人的气息,古老的建筑与先进的技术在这里相遇,取得了历史感和现代化的平衡。
编者按
说到世界上著名的商业圈,人们可能会想到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东京新宿大街、韩国明洞大街、北京王府井大街……作为全球物价最高的城市之一,挪威首都奥斯陆也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商业街——卡尔·约翰大道。它横贯市区东西,将许多有名的景观一路串联起来,被称为奥斯陆的门户、挪威的国道。在这个诞生了易卜生、格里格、蒙克等艺术家的神奇国度的首都,放眼望去,看不到高大华丽的现代建筑,全是经过创意改造的各种老建筑,繁华热闹的卡尔·约翰大街上各种翻新的店铺正是古典与现代、艺术与商业碰撞融合的缩影。其中,位于卡尔·约翰大道东部尽头的Ostbanehallen 就是一个优秀的改造案例,这个历史悠久的火车站经过建筑师和照明设计师的联手打造,变身为广受欢迎的美食休闲广场,从此开启了新时光。
点评嘉宾:
许东亮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 总经理
黄于民 广州光与影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易 胜 福州尚曦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关键词:历史感
《阿拉丁·设计》:Ostbanehallen 的照明设计给您感觉如何?哪些细节让您印象深刻?
许东亮:从略显老旧的车站空间到多层次的交通加生活空间的转换,让人耳目一新。照明设计逻辑清晰,专业化的照明设计隐藏于专业化的室内设计中。结构的表达,让铁骨架的历史感焕发新的活力。功能照明的隐藏、餐饮区域的照明层次与色温规划、凌乱的照明给一体化设计的空间增添魅力,这些都让人印象深刻。
黄于民:新照明设计效果,在这里展现了一种历史的穿越感。既保留了原有的建材结构,又添加了一些新时代的元素。东面的透明LED面板墙,与西面的原有建筑墙首尾呼应,让人联想到一种从古时到未来的展望,这一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易胜: 通过对整个室内外空间照明的规划设计,灯光让100 多年的古老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让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既古老又现代。特别是那70 块透明LED“像素墙”,成为整个大厅的视觉焦点,创意新颖,光的视觉表现极为强烈,带动了整个空间的灯光氛围。大厅顶部带DALI 调光控制的线型投光灯,能够和空间建筑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且眩光控制极好。
《阿拉丁·设计》:这些细节实现的关键点是什么?
许东亮: 首先,空间的再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先空间内的功能分区有点类似展会空间的格子,临时性与独立封闭感明显,设计风格与车站的空间结构没有关系,而新的室内设计则改变了这些缺陷。同时,照明技术的进步迎合了铁骨作为工业革命时代的先进性,小型化的LED 灯代替了工矿灯的交通空间印象。
黄于民: 只有深刻地阅读了建筑空间本身的文化和历史背影,灵活地运用现代科技的搭建,才能实现这让人赏心悦目的空间效果。
易胜: ①控制“像素灯”本身的尺度大小、排列的秩序和节奏,尽量减少空间上的视觉阻挡,将现代感极强的材料有机地融入到空间之中,不显突兀。②“像素灯”自身模拟出的日光感觉,包括光的强弱及色彩饱和度的控制,能将室内空间照明统一在一个大空间里,自然而又协调。这些都是细节实现的关键点。
关键词:光与时间
《阿拉丁·设计》:Ostbanehallen 有一个由70 块透明LED 面板组成的“像素墙”,据您推测,设计师为什么会用这个设计作为整个照明设计的焦点?
许东亮: 室内空间需要璀璨点,以丰富在里面消费的人们的时光。像素面板的采用有光与时间结合的用意。不同时段的阳光赋予不同感观的面板墙。面板自身的控制也可以创造时光感,面板的光应在室内结构上与空间融为一体。
黄于民: 该建筑立面墙本就向着东方,代表着一天的开始,也代表一种新希望。利用这大面积的墙,通过若干块凌乱的透明LED 面板来吸引注意力,也具有一定的引导功能。再者,该墙与广场另一边的西墙形成对比,使该美食广场更具特色。
易胜: 这里其实是有一个灯光创意概念在里面。用红、黄、橙光的渐变表达不同时段太阳光的颜色,70 块LED 面板宛如众多棱镜将太阳折射成五彩缤纷的霞光。通过精准的控制,让光线呈现日出、日落等不同时段的色彩。
《阿拉丁·设计》:这个项目用了450 个Laser Blade 灯具和6,000个LED 灯,但是几乎看不见,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地将灯具与建筑融为一体的?
许东亮: 嵌入式的下照灯可以成为像素式的条形射灯,体积很小,白天几乎看不见,这是LED 技术的成果,同时配合日光的调光使功能照明达到完美。分散的点就是对光通量的分散与分配,被照面的控制就更精准细微。
黄于民: 利用钢结构和天花高度。
易胜: 首先设计师选用的线型投光灯体积小,便于安装和隐藏,加之光源采用了LED,通过窄光束的透镜,不但将光线很好地控制在反射器内,同时再利用精准的二次配光,将线型排列的多组光源,变成一个圆型出光点,对大厅进行功能照明,让灯具和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
关键词:调和
《阿拉丁·设计》:一般而言,商业照明的照明手法主要有哪些?该案例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许东亮:商业照明一般有三种层次的光:空间环境的光,重点照明的目的光,空间点缀用的装饰光。这些光在此方案中都巧妙地应用到了。由于亮度层次控制得当,空间中的逸散光很少,空间感觉很干净,品味层次得到提升。
黄于民:常见的照明方式以灯具的布局形式和功用来分类,分为整体照明、局部照明、重点照明和装饰照明四种。该案例中,都灵活运用了这些手法,而且很好地调和了各者之间的比例。
易胜: 外立面一般有精准式投光照明、粗放式泛光照明、内透光照明及写意式氛围照明。内部公共空间一般有:嵌入式筒射灯、悬挂式投光灯,膜结构间接光照明、灯槽照明及灯光装置等气氛照明。本项目中外观主要运用气氛照明(舞台照明手法的延续),室内部分大空间照明主要是线型投光灯作为功能照明,低空间主要以可自行调节亮度的吊灯照明,另外钢结构顶上运用了蓝色灯槽和LED 像素灯作为氛围照明。
《阿拉丁·设计》:这个案例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哪些不足?
许东亮:有几点值得学习:从交通空间演绎为生活空间,使通过变成停留;人的行为从直立到坐,休闲感增加;封闭的商卖空间得到解放,空间一体化实现;将单一层次的光变为多层次的光;老旧与换新实现转换;找回了空间的场所感。易胜: 本案照明设计的创意、设计构思、照明空间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在历史建筑改造项目中,此种照明手段值得借鉴。从用户体验方面来看,该项目也是相当成功的。比如:灯光设计模拟太阳的起落。五光十色的光线通过LED 像素屏呈现在大厅中,形成视觉中心,增加了用户购物时的视觉感受。将大厅顶部的功能照明控制在一定亮度水平,既能满足大厅各种表演活动的需求,同时又能满足用户驻足休息、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总体不足:顶部弧形钢梁上单一的蓝光略显生硬。
关键词:过度照明
《阿拉丁·设计》:评委提到的商业场所过度照明的现象,您认为是否存在?您如何看待这种想象?
许东亮:层次规划设计恰当的光,你会感觉到空间很明亮,其实用光并不多,关键是对比恰当,还有空间光的相互借用。做到这些,就能避免过度照明。
黄于民: 这种现象偶尔还是存在。若要做到完美的效果,这就需要照明设计师对空间做精确的照度计算,还有对灯具出光效果的把控能力要求比较高。本案例中,照明设计师运用了DALI 的调光系统,很好地对空间和时间上的照度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了适宜的照度,又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易胜: 这种现象目前在国内很多空间普遍存在,公共照明的亮度被设置得非常高,过度的公共照明淹没了商家的灯光氛围,削弱了空间的灯光层次和视觉引导,并且影响了用户体验和舒适度。但本项目控制得非常好,不存在过度照明。
关键词:差距
《阿拉丁·设计》:您认为国内商业照明设计水平和国外相比是否仍有差距?设计理念、表现手法上是否有不同之处?
许东亮: 商业照明的评价不能局限于照明本身,与空间设计密切相关,而差距也是综合的,我们的差距我认为在综合性上。
黄于民:国内的商业照明设计平均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而国内的一部分优秀的照明设计师水平还是挺高的,也比较接近国外一些高水平设计。很多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相似之处,但在细节把握上还存在一些差距。
易胜: 的确是这样的。目前国内和国外商业设计水平差距仍然非常大,主要的差距表现在经营理念、设计理念及管理理念等方面。而商业管理和经营理念的滞后,直接影响了照明规划设计理念,尤其是在照度水平、商业广告标识及橱柜照明与功能照明主次关系的认识上差距较大。还有就是在表现手法及颜色光的使用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国内商业中心外观灯光设计,普遍应用媒介立面,颜色光、动态光使用过于随意。
关键词:太古汇
《阿拉丁·设计》:谈谈您心中理想的商业照明项目是怎么样的。哪个项目达到了您心中的理想标准?
许东亮: 商业空间上下楼层的消弱、室内外的弱化是最理想的,像国内的太古汇商业项目、芳草地等都在这方面走了先。
黄于民: 若能用最少的灯,协调好商业空间中的各种关系,能够通过灯光创造出舒适的购物环境、吸引客户常来,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空间商业价值,这大概就是不错的商业照明项目了。印象中,能达到本人理想标准的商业空间,广州太古汇商场是其中之一。
易胜: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每一个项目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我个人认为判断一个好的商业照明项目,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①灯光的氛围营造是否与商业定位相一致。人们常说越高端的商业空间,灯光的亮度越暗,层次越丰富。所有灯光重点、焦点都落在商家的展示区域。②各种商业广告标识的大小、亮度、材质、照明手法等都需要专业的控制和设计。国内商业空间照明比较理想的项目,比如广州的太古汇、武汉的万达广场等。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