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lighting.cn/case/2013/8/23/17537_13.htm【2】
项目信息
地点: 日本京都市东山区
文编/温浩
京都东山区夜景照明概况
京都是日本最著名的旅游城市,它位于日本列岛中心的关西地区,为盆地地形,面积约为610平方公里,也是有名的历史之城。公元794年平安京城始建于京都,历经大政奉远直至1868年迁都到东京为止的1000多年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自建城以来,京都就作为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
京都有数百间有名的神社、神阁和古寺名刹,拥有日本两成以上的国宝,1200年的历史培育起来的古都让人感受到无穷的魅力。京都又是“中国化”极深的城市,许多店铺的名称上仍然有汉字的痕迹。
京都的小街,记载着历史的变迁,记载着文化的推移。空间的层次、时间的层次、文化的层次都凝结在了一处,形成别具特色的景致。京都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
京都是接受文化熏陶的好地方,无论是艺术、佛教还是民间手工艺。同时,它也是日本纺织物、陶瓷器、漆器、染织物等传统工艺品的产地,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
编者按:
香港人喜欢到东京购物,到北海道观光度假,就像内地人喜欢到香港旺角购物,到迪斯尼狂欢一样。现如今,富裕的国人也兴到日本观光购物了。去过回来的同胞们感受各异,但不约而同、一致认为日本文化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事实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不仅是日本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中国化”极深的一座城市。所以,本期“评光论影”将目光瞄准京都,看他山之石能否攻玉?子曰:道之成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无论你已经去过京都,还是未曾造访;无论你是照明设计的老饕,还是新手。都请你先放下一切的先入为主,请先看图,后看字;请先感受,后发言。
看完后,如若感触良多,不管是赞扬还是吐槽,我们统统都欢迎,并恭候随时来信来电来人,作文字上的论战,思想上的碰撞!
本期嘉宾:李铁楠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光学研究室 主任
许东亮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中心 总经理
廖琼凯 广州美霓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袁宗南 台湾袁宗南照明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NT:PAGE]
关键字:柔美 MORBIDEZZA
《阿拉丁》:京都东山区的夜景照明给您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李铁楠:舒服、柔和、安静。
许东亮:夜景很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到了忠实的、有选择的地表现。
廖琼凯:是印象派系表现手法,粗犷之中不失细腻,素雅之调不失艳丽,真正做到了远看有画、近看有景的感觉。
袁宗南:京都在日本算是一个风水古城。虽然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市,但它也是一个结合现代建筑与传统胡同空间的独特城市。秋天,在京都有着令人惊艳的红叶装饰,一般来说日本的寺庙在夜间是不开放参观的,但在这个季节的夜晚会将光艺术结合红叶来开放夜间参拜。京都因秋红及光而热闹起来,细腻的光色彩,如露水和苔藓、秋红树叶、青翠竹林,照亮了在黑暗中的那一抹纯净,黑夜看起来和白天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风景了。
关键字:内涵 CONNOTATION
《阿拉丁》:一般来讲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应该如何与城市定位相结合?应该如何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
李铁楠:首先应搞清楚城市的定位是什么,然后确认能够体现城市定位的那些景观元素。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与城市定位关系密切,或者说最能体现城市定位的景观元素,来做针对性的照明塑造。所谓“针对性的照明塑造”十分重要,有了这句话,就对这个城市或区域的夜景设计有了限制,对于一些具体的景观对象来说,你不能乱来,不能为所欲为,一切的设计都应围绕着城市定位来做。
用照明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这是个非常大的话题了,要想说透了,绝非三言两语的事情,因为它包括了对珍贵古建的照明塑造、对于自古至今典型景观要素的照明塑造、用照明辅助这个城市特定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等,夜景照明设计应该通过灯光来呈现出一种味道,这种味道浸淫着这个城市特有的那种文化沿袭!
许东亮:什么样的灯光能反映城市的特色,我想应该是城市景观载体说了算。城市的特色表现在景观,深层内涵在生活,这两方面恰当的体现就是该城市的夜景特色。城市的形成发展有其历史,找出历史到现代城市景观的脉络,用光去表现,就不会脱离城市的本身定位。
廖琼凯:在城市照明规划中,重点突现城市景观的固有特征和它的经济、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内涵。
袁宗南:在处理一个建筑照明或景观照明前,我们必需对整个都市的灯光照明有一个了解,其中包括都市现有或未来将有的光分布状况,再依建筑物所在位置及地理特性来作规划。也就是说灯光必需与城市相结合,它的明亮面与阴暗面必需能与都市形象符合,同时除了建筑本身的特色外,还必需与这个城市的特色有一个融合。
这其中,照明除了美观和安全外,更需要符合居民的生活特性及节奏。如:都市夜生活丰富,晚间人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会耗的较晚,但都市之外,则普遍较没什么夜生活,因此城乡之间在灯光规划的时段上将明显不同,这除了是节能考虑外,也是对居民生活的体贴。
关键字:分区 ZONING
《阿拉丁》:城市夜景照明应该如何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反映城市特征和形象?京都东山区的夜景照明的主要特色是什么?体现在哪里?
李铁楠:城市照明规划应该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夜景照明应该是在城市照明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来进行。规划中的要求就是针对城市的特征表达和形象塑造而提出的,如能控制得当并有效实施,其特色当可获得有效的表达。京都东山区的这片景观系自然山水间的园林景观,其照明呈现了静谧、安详、舒缓的调子。体现了对人的关照、对人们观景的考量、对路径的考虑、体现温暖的调子、建筑景观照明方面的自然表达,其中繁复重叠的园林景观要素被处理得清爽、有层次、但又不死板,在抑扬节奏上做了有效地控制等等。
许东亮: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活、工作、生产等一系列活动需求相关,因此在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中景观外表感受只占很小一部分。照明规划应该是解读城市景观和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把城市景观的美表达出来。夜景景观是白天景观有取舍的选择,是经过对白天景观的提炼,更具表现性。
京都东山区的景观比较明显:有山体、树木、樱花、古寺、古庭园、传统商业街等。其中,以自然历史人文传统商业为特色的,以旅游购物为目的传统特色夜景观设计应该是规划的目标。京都东山区的夜景特色是与景观风格相匹配的,是游赏的夜景。因此古建的结构美用灯光打出来了,季节的樱花夜赏,寺庙的夜间参拜导引,枯山水的夜间美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改善的同时,藉灯光的改善也要相对带动周遭环境的改善,如一个破破烂烂肮脏不堪的古迹,是否需要灯光,灯光的表现会不会反而凸显了一些社会的阴暗面?这种种的考虑都是要所有专业尽一份心力。如果能掌握整个城市的各个面向,并且适当的融合运用,那照明设计自然可以与城市定位结合,更能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
廖琼凯:1、明晰城市夜景的轮廓。轮廓体现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城市内部细节的空间构成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清晰化夜间城市的中轴线,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个区域的功能性照明,让市民有一个舒适、安全的光环境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则是从城市在整体宏观上把握光的伸展方向,展现出夜间城市的整体轮廓与格局,通过光环境的点、线、面勾画出城市的个性与特点,张扬城市整体夜间独特的精神风貌。
2、延伸城市白天的独具特色。每个城市必然是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组成体现的。在处理自然景观的时候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保护自然、突出自然”;而在处理人文景观的时候,要用光来延伸人文景观的特色,用光来展现人文景观的各种特点。
3、艺术与科技之光的有机结合。城市整体夜景照明要以艺术的设计美化为指导思想,更需要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加以灵活应用,二者缺一不可。
4、城市地域文化的延伸与体现。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血液组织,更是几千年历史文明演变的历程。需要在夜间用合理的光来反衬出“那时、那景、那一幕”的再现,让更多到这个城市来的人都能感受到某种特定的气氛与情景,从而文化得以弘扬、脉脉相传。
5、城市新名片——地标载体。城市可能因一个桥、一个建筑、一个遗址而名扬天下,例如:广州的小蛮腰、上海的东方之珠、北京的天安门等等。对此,延续载体原貌特色的同时应适当的考虑照明手法应用,在夜间让每个不一定是高的载体同样成为城市的地标、新名片。
京都东山区的夜景照明主要特色:1、功能性照明无绝对暗区;2、建筑结构清晰了然;3、区域色温划分明确;4、部分照明器具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5、光影关系处理得淋漓尽致;6、人文景观得到了突出,自然景观得到了展现。
袁宗南:我发现许多京都的灯光都是依偎于城市的空间特性中,东山区保持传统建筑的门面,这表示空间设计走的是心灵和光环境路线,不是只用一般的光普照或是光线穿过空间的手法,而是让光从竹帘和木格栅透漏出的光轻轻地填补空间。[NT:PAGE]
关键字:定位分析 POSITIONING ANALYSIS
《阿拉丁》: 一般来讲,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对街道、景观区、休闲区、商业区等的灯光分别有哪些要求?使用的照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李铁楠:城市景观照明规划的工作包括进行了照明区域的划分、构建了夜景观体系、提出了照明对象、提出了照明的控制(包括亮度、色彩、照明方式、图式、模式等等),不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办公区、休闲区等等,都应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进行规划。
许东亮:简单的说,城市景观照明要针对不同性质的城市区块作分类定位,出于夜景目的的不同,刻板的分区并不是很好的做法,有时要服从城市夜景的大景观要求。一般而言,不同区域的照明规划具有不同的定位。街道的景观照明要满足中尺度的街道空间围合感,表现街道立面特征,街道两侧使用空间的功能要求,商业氛围等;景观区要表现景观特色,同时景观的本身性质要作分析,比如植物的生长与光的关系,植物本身是否应该在夜色中承担的背景作用,水体的倒影效果利用和水面反射的负面作用等;休闲区的灯光与使用者密切相关,理解灯光与人的关系,选择小尺度小功率照明的手法应用是比较恰当的,灯光布置低于人的视线比较好;商业区强调商业氛围,需要把内透光、广告标识光、装饰灯光三者有机结合,有时还要结合动态光,要采用控制性比较好的灯光设备,适应商业上的变化要求。
廖琼凯:街道:1、满足车行和人行的功能性照明;2、可有适当的街道景观照明(比如:绿植照明或景观灯、灯雕等合理规划设计);3、严格控制光污染(比如:行车眩光、居住空间渗光等)
景观区:1、人行安全功能性照明;2、适度的隐私空间照明;3、足够的运动空间照明;4、结合景观区的性质和环境,满足景观的夜间观赏性;5、确保广场所处街区大环境照明与广场小环境照明有机结合,动态照明与静态照明有机结合。
休闲区:1、塑造静谧、自然、幽雅的环境氛围;2、入口处、绿地水边的建筑小品均为重点照明处理。
商业区:1、商店的广告照明要规范统一;2、建筑立面照明要有商业氛围的渲染;3、道路照明在满足功能性照明的同时,要与街区其它照明设施协调统一;4、街道的开阔地段或街区的标志性商店前的街段应设置供节日或重大活动时使用的景观灯具;5、公用设施如公共汽车站、电话亭、书报亭、雕塑小品等均应在照明上加以考虑,用光用色和造型上应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袁宗南:台湾现在也慢慢地走向高龄化社会,为了适应高龄化社会及景观问题,住宅街道区及景观区的照明规划,必须以具有高防犯效果的安全性及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为诉求;近年因不夜城的发展,夜晚人们的休憩公园及绿地的机能也渐渐地被重视,其中以确保安全性的照明及营造气氛的演出效果为休闲区的照明主轴;而24小时营业的商业区则以强调商店特色为重点。
关键字:魅力 CHARM
《阿拉丁》: 像夜景照明这样的景观性照明,应该如何通过灯光设计吸引游览者的眼光并使他们静下心来细细观赏,从而感受和认同该地区的文化?
李铁楠:尊重观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者首先应搞清楚什么样的灯光或夜景能让人感觉轻松和愉悦,然后你要清楚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实现这样的效果。
许东亮:与景观载体的重要性结合起来比较好,重要的有魅力的景观照明效果也会有吸引力。表现细节、有内容、一定程度的新鲜感都是使观者驻足的条件。同时要有引导光线路的布光设计,这些细节表达,其结果会建立同地域特点光文化的关联。
廖琼凯:照明是夜间的灵魂,是具有生命力的,好的景观性照明会成为一种讯号,它会在城市空间中无限的蔓延,通过艺术设计与科技的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公共空间光环境。比如:光色的区域合理划分、静与动的合理区分、光与声的有效结合等诸多手法,可以让我们的游客进入当地后,快速闻见它、听见它、察见它,后向它而去。
袁宗南:21世纪的城市景观已经不再是只有白天,各城市的美丽夜景所打造成的“明信片”让不少游客已经认识到美丽城市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夜间照明。如果你喜欢上一个城市的夜间景观,那么你就能找到这个城市的另一个风景及它的美丽骄傲。然而,城市照明的作用后来也慢慢地使人们去思考,我想可以从三个指标去思考及讨论:第一,舒适的光环境;第二,城市代表之光;第三,人及环境的友好光城市。
关键字:人流导向 PEOPLE-GUIDE
《阿拉丁》:城市夜景照明要如何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李铁楠:人是趋光性动物,哪里有亮就喜欢往哪里去,亮了,人便多了,经济繁荣自不待言。但是应切记,照明设置一定要有个度,不能处处都亮,亮的程度也应该有个科学的把控,按照人的生活习惯、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按照城区的功能性质等等,来设计并控制照明的亮度。否则,过亮、过度的刺激、过于吵闹的照明效果会适得其反。
许东亮:夜景的作用在于促进夜间活动。夜景与商业旅游生活关系密切的话,对带动经济无疑是有作用的。 因此不要片面地只强调照明的装饰作用。
廖琼凯: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明确了城市整体空间规划的功能分区定位后,城市照明规划中的人流导向规划变得至关重要,所以可以结合独具魅力的照明手法应用和新地标的塑造,来吸引本地及外来游客的人流聚集,从而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袁宗南:一个夜间景观美丽的城市,会吸引大量的人潮,人多了自然商业行为也会跟着活络,各行各业因而受惠,城市的经济势必会跟着繁荣。[NT:PAGE]
关键字:自然 NUTURE
《阿拉丁》:看了京都市东山区的照明设计手法有什么感觉?哪里值得学习?哪里有特别的思维角度?哪里您认为不足?
李铁楠:京都市东山区的照明设计手法大都是常规的手法,器具也多属司空见惯,但却创造出了很有味道的夜景。这说明了照明设计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最应该提及的一点,就是景观照明效果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并非随意地打点光就能获得的效果。其中包括了非常丰富的创意内涵、包括了良好的宏观把控、包括了细腻的局部处理、包括了恰当的照明表现、包含了照明器具的正确选择、包括了精到的照明调控。应该说,对于此类自然山水园林景观的照明,现场的照明调控极为重要,甚至可以成为照明效果成败的关键一环。
许东亮:京都东山区的照明手法与日本人对光的喜好方向有关联。比如明暗的应用,灯笼的低位照明,沿路引导光的布光方向产生的迎接效果,室内光的漫射与室外的呼应,传统照明方式的现代应用等等。从总体效果来说,灯与光的结合比较自然,灯具与环境结合得体。这是特定区域的照明设计,并不是对现代城市广泛适用的手法,要结合对环境特色的要求和认知,来选择适用的灯光手法。
廖琼凯:京都东山区给我的感觉颇深,值得我们琢磨与学习,特别是这个案例中的艺术照明与功能性照明的合理规划与区分,重点照明的强调非常明确且不失整体,唯有一点就是灯具的人为安全性和防破坏保护缺乏考虑。
袁宗南:京都东山区的照明设计手法,让人觉得很自然、友善且不冲突。其中,利用了建筑空间的语汇,巧妙的搭配灯具,将日本京都那种传统的古色古香表现出来,不让人觉得有一丝不协调感。但也因为尊重环境及重视环境的协调性的原故,在一些胡同巷弄里的夜间基础照明,我觉得稍嫌不足。为了环境的协调性而降低空间的亮度,在某些时候反而存在安全上的隐忧。
关键字:艺术功底 ART FOUNDATION
《阿拉丁》:您是否处理过类似案例?觉得此案例是否有借鉴意义?
李铁楠:由这个案例又一次说明了一个道理,照明的方法和照明设备固然重要,但它们绝对不是主要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只有设计者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对景观光照拥有敏锐的触觉,对观赏思维正确且有效的理解,恰当的景观环境解读能力和良好的大局观,对照明器具有效的把控能力等等,才能具备完成一个好作品的基本素质。但是,要产生一件好作品,还需要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诸如:明智的业主、产品、施工配合、资金、工期、对设计工作的合理回报等等。所以说,要做出一件好作品,真不是一桩容易的事。但不管怎样,设计才是核心,而设计也绝不仅仅是器具和手法那点事(当然,器具性能和照明手法很重要),如果你的眼睛仅仅是死盯着色温、功率、配光、RGBAW、怎么安装……是不太可能做出什么好作品的。
许东亮:类似的园林景观照明也做过几例,在表现建筑、植物、路径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照明思想与手法。
袁宗南:类似的案例曾今处理过,在原敦化南路上兴建于道光年间的林安泰古厝,乃福建泉州林家人在艋舺经商致富后兴建的闽南式宅第。1977年台北市政府为开辟敦化南路为70公尺林园大道,而且古厝当时并未被列入古迹保护范围,因而面临被拆除的命运,极幸后来在有心人士奔走下,由当时任市长的林洋港先生另觅地打算重建。这一砖一石一木,经丈量记录、编号、绘制蓝图作为施工时的依据,后经过七年,由台北市工务局新建工程处主管将古厝重建在滨江公园内。
规划林安泰照明之初,我们在基地勘查后,发现整个古厝本体及周遭夜间光环境不够明亮,夜间路过者常常会忽略古厝的所在。因此,最初着手设计灯光时,先由古厝周遭的围墙出发,由于人行道并不隶属于古迹的保护范围,所以我们在管线预埋之初,首先仔细卸下管线会经过区域的地砖,进行电路管线的架设;其次,依灯具尺寸进行地砖挖孔作业;最后,埋设灯具。灯具预埋前先在预埋筒下方铺上一层卵石以便于灯具排水散热,埋设好灯具后,再将地坪回复原貌。恢复原貌后的地坪,并不影响林安泰的原有风貌,而夜间,当围墙亮起来后,搭配上主入口屋顶的灯光,整体夜间风貌得到了提升,同时,更意外的回响是周遭治安转好,不再让夜间的古厝蒙上黑影。
关键字:中国味道 CHINESE TASTE
《阿拉丁》:如果由你来处理,在照明和灯光方面您会有什么想法和创意?
李铁楠:这件作品中有很浓重的异国情调,如果我们来做,当然愿意浸染一些中国的味道(当然不是挂红灯笼),至于何谓中国的夜景味道,后续有撰文讨论。
许东亮:每个设计师会有不同的创意或思想,结果就会不同。但是我想把握空间、把握载体、恰当布光、不过分的张扬装饰照明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达到充分表现景观的美才会体现夜景的价值。
袁宗南:关于这个部分,除了尊重环境及保留空间的协调性之外,我会加入一些趣味性较高的人因互动科技。例如法国的Contrex矿泉水广告,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一个广场架设了一排飞轮, 路过的民众都不清楚架设一整排的飞轮的用意为何,等到骑上去之后,才发觉原来事情另有蹊翘。其是利用了自行车机动原理结合了动态投影技术,达到人与光的互动。
另外,英国的Lynx Excite香水广告更是运用了扩充实境技术,在伦敦车站的街头,从天而降的天使与路人产生有趣的互动画面。
除此之外,更可以配合季节庆典,如日本东京的晴空塔,在指定的日子里在晴空塔旁的河川上游,放流无数的LED光球,搭配夜间晴空塔的点灯,形成一年只有一次的美丽画面。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