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阿拉丁】重庆江北观音桥下穿隧道照明

《阿拉丁》光影空间杂志 2011-06-01 497

摘要:隧道是一段封闭的空间,自然光无法照射其中,为了保证行驶的连贯性及行车人的生命安全,即便是白天其内部全程也需要人工照明,隧道照明是隧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资料由《阿拉丁》光影空间杂志提供

  隧道是一段封闭的空间,自然光无法照射其中,为了保证行驶的连贯性及行车人的生命安全,即便是白天其内部全程也需要人工照明,隧道照明是隧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隧道照明的3个重要关口

  1、接近隧道前:隧道内外的亮度差别大,人眼对两度差的感知有限,出现适应滞后,就会看到一个黑色的洞穴,这种现象叫做黑洞现象。这是隧道照明中的重要最问题,。。为防止黑洞现象的发生,从隧道入口开始的一段距离内要保证有充足的亮度,这一部分距离要比机动车的安全刹车距离长。隧道入口的亮度要平滑过度,亮度降低要缓和,2米一下墙面的亮度不能低于相应平均露面亮度。

  2、隧道过程中:交通流量大的长隧道会因汽车尾气排放形成厌恶,吸收和散射光,降低可见度,形成视觉识别困难。车头灯光的穿透受汽车尾气影响,因此要以隧道照明来补充亮度。

  3、驶出隧道前:白天通过出口看到的外部亮度极高,出口看上去是个“白洞”,会出现极强的眩光,驾驶员会感到不适应;夜间与白天正好相反,隧道出口看到的不是亮洞而是黑洞,这样驾驶员就看不清外部道路的线型及路上的障碍物。因此要在相关位置特别对道路进行照明,达到适应的亮度。

  隧道5个区段照明

  1、引入段:消除“黑洞”现象,使驾驶员在洞口处能辨认障碍物;以白天为例,假设隧道口部环境亮度为4000cd/m2,时速80KM/H,则满足最低要求的引入段的长度和亮度分别为40米和80cd/m2。

  2、适应段:进入隧道后,驾驶员能很快适应并消除“黑洞”现象;按上述条件,适应段的长度和亮度分别为40米和80~46cd/m2。

  3、过渡段:驾驶员逐渐适应隧道内部照明;按上述条件,过渡段的长度和亮度分别为40米和40~4.5cd/m。

  4、基本段:隧道内部的基本照明。

  5、出口段:在白天,使驾驶员能逐渐适应出口处的强光,消除“白洞”现象;在夜间,使驾驶员能在洞内看清外部道路的线型及路上的障碍物,消除出口处的“黑洞”现象,一般的做法是在洞外使用路灯作为延续照明。[NT:PAGE]

  重庆江北观音桥下穿隧道

  重庆观音桥下穿隧道位于重庆江北区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也是连接重庆江北机场和渝中区的城市主干道,车流量大,该项目在改造之前采用的是 400W、250W、100W 的钠灯隧道灯具,视觉感受差,光源电器故障率高,耗电量高,并由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观音桥下穿隧道照明设备的替换项目中,暖白光光源和电器在这条 300 米长,8 米宽,双向 4 车道的隧道中按4米的安装高度双侧对称方式布局,这些暖白光系列照明灯组以接近于阳光的色彩表现力,更好地提升了隧道环境的可视度,更易于辨别道路和周边环境的细节,将道路照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同时综合节能可高达44%,也成为该区域道路绿色照明的典范。(案例提供:飞利浦)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