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灯光重塑重庆古城墙遗址公园(图)

admin 2007-09-19 1181

摘要:通远门位于正西面,是重庆城唯一的陆门,文章论述如何运用现代手法还原照亮古代遗址,其中包括照明手法的运用……

  都市的改造不只是拆房子建房子,
  拆什么?
  建什么?
  每一个决定其实都是文化的抉择,
  透露出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想象。
  它不仅是土木工程,
  它是文化的开启与创造,
  是我们传承给下一代的生命哲学。
                    ——龙应台

  序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日益加大,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虽然给城市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但导致了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走向趋同的境地。在现代化城市改造中,特别是在城市化建设初期,无序的开发以及有意或无意的对文化、历史的漠视,使得大片有价值的历史建筑群被推倒,一条条有特色的街道被拆除,历史风貌不断消失,文化积淀也逐渐消亡……

  历史沿革

  古重庆城有城门“九开八闭”共十七道,应“九宫八卦”之象而筑以示“金城汤池”之意。通远门位于正西面,是重庆城唯一的陆门,是通往外地的陆路起点,故称“通远”。

  通远门的前身为镇西门,基址为三国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蜀都护李严修筑的江州城墙和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蒙古铁骑修筑的石基构造墙。现存的城墙及城门遗址为明洪武年初,戴鼎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的石砌城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战乱动荡,通远门城墙在风雨中矗立了六百多年,默默的见证着重庆城历史发展的轨迹。

  至今,通远门已是重庆仅存的两道城门之一,而通远门段城墙也是重庆唯一一段保存较为完整的城墙遗址。重庆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抢救和保护历史古迹在新一轮的城市开发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重庆市渝中区政府于二零零三年七月十六日立项,正式确定修建通远门古城墙遗址公园……

  城墙遗址现状

  通远门及古城墙遗址位于渝中区七星岗中山一路段。原来的重庆城区的边缘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区的扩展,现已位于市区主干道上,四条公路在这里交汇,每天车水马龙,人流不断,不同历史时期的民居建筑附着在城墙上修建。城上城下市井生活悠然自得,原来守护城区的关隘如今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所。

紧靠城门修建的建筑



紧靠城门修建的建筑 民国时期修建的交通隧道

 
       
经过岁月的洗礼,城墙沉积了历史的沧桑

 

狭小而低矮的吊脚楼,曲折拥挤的小巷,积淀着深厚的巴渝民俗民风

  存在的问题

  1 交通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该地段交通较为混乱,车流量大,人流流线混乱,且登上城墙只有通过位于金汤街城门门洞旁的梯步,交通较为不便。

  2 环境问题

  城门周围、城墙两边以及城墙上现存众多不同历史时期的民居建筑,整座城墙已被覆盖,民房的结构主要以城墙墙体为依托,已对城墙结构造成损害。由于缺乏管理,部分民房以城墙砖石为建筑材料,对墙体破坏较大。并且由于民居生活无组织的排水,长期的生活污水,已对墙体造成侵蚀。



附着于城墙修建的民居

城墙被污水侵蚀


         
景观亮点




总平面图

  1 解决混乱的城市交通

  由于城墙遗址现已处于城市中心地段,满足城市功能便成了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人流的合理与安全性,重新组织了人流流线。并且在原有仅有的一道登上城墙的石梯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登上城墙的竖向交通,增加城墙的易达性。

  2 根据《威尼斯宪章》的精神,指导设计保护工作及实践

  A.再现古城墙 
  古城墙遗址作为最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对其进行修复工作是当务之急。首先是拆除附着于城墙修建的民居,让城墙完全的暴露出来,随后用专业的防风化及加固工艺进行处理。
  由于大部分民居的结构都以城墙墙体作为依托,故采用普通拆迁方式必然会对城墙墙体造成巨大破坏,故对其采取保护性拆迁方式。
  其方法如下:
  a.对插入城墙墙体的民房结构梁,拆迁时沿城墙表面切断,对残留在墙体内的部分在后期进行掏挖。
  b.对于修建民居用的城墙砖石加以收集,并用于墙体的修补。
  c.对于民居修建时抹在墙体上的水泥沙浆层仔细剥离,露出城墙原有肌理。
  d.对局部的残裂和漏洞进行填补、复原,对大面积的缺损,本着不制造假文物的原则用新条石对其进行修补,体现新旧对比。



拆迁后露出的城墙

修复中的城墙



民居拆除后留下的痕迹

修复后的城墙

  B.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代的历史共存
  当古城墙被公认为一个重要历史部分的时候,我们认识到遗址的亮点不仅仅在于人们曾经对城墙的用途,而且还在于这600年的变迁。城墙作为城市历史组成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同层面的历史含义,这些层面包括:在城墙建立起来以前的原有地形、古城墙、城墙下的交通隧道、以及各种新增的景观元素,我们想要确保这些所有的遗址保留下来使之变成共存,所以我们试着保留明显的部分,在通过各种空间(公园、场所等)把这些独特的历史元素组合起来。

老石梯与新石梯的共存

  3 我们保护的不仅仅是城墙的现状,同时也尊重了城墙的文化内涵
  A 通远楼
  在城墙的西侧,金汤街转角处设计了一栋仿古建筑,名为“通远楼”。该处为城市各个视线方向的焦点,也是整个城墙遗址地形的制高点。其功能为陈列室及观景楼,用于陈列有关重庆城墙的历史照片,文物与文献资料。建成后,通远楼将成为城墙公园画龙点睛的亮点。通远楼紧靠城墙修建,通远楼但结构独立,并未破坏城墙墙身。

  B 城墙上的树木
  经过岁月的变迁,随着居民的生活,城墙上生长了近20余颗树木。树虽然与城墙本身原有的功能-防御无关,然而我们认识到,树木作为城墙上居民曾经安居乐业的见证,也是历史中不可抹杀的一部分。最后,12颗对城墙墙体结构安全没有影响的树木被我们保留了下来。

  C 重塑城墙的文化精神
  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让人们品味一种在非战争状态下与城墙的对话状态,重新唤醒人们在追逐城市发展、经济繁荣的同时,对历史、对文化、对传统的尊重和关注。



金汤街上的超写实雕塑

城墙上仿制的古炮

  4 关注城墙本身的同时,将周边环境加以整合改造
  A 乡村与城市的分界线——城墙
  历史上,城墙是乡村与城墙的分界线,因此,设计中,我们重现城墙的这一特征。
  金汤街一侧,是真正的城市场所,体现出文化与商业的都市景象:

  中山路一用整洁、大气的手法表达曾经乡村的感觉:

  B 公共空间
  在中山路与金汤街的交汇的空地处,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广场,这里是城墙的末端,城墙在这里结束,我们把城墙上的铺装在这里延伸,并以一个抬高广场结束。

  在城墙的另一端,则是一组重建的民居建筑,其功能是茶楼、字画店。至此,城墙掩映城市建筑中,在其中消逝,渐渐融进整个城市。

  (完)

  背景说明:

  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系2004年重庆市渝中区重点建设项目,由渝中区政府投资,于2004年4月1日开工,2005年2月建成开园。

  重庆日清城市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担任该项目的总设计。公园建成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