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朗卓照明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卓照明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卓照明有限公司   >   新闻   >  从家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WS2813灯条/SK6812灯条/WS2812B灯条朗卓照明

从家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WS2813灯条/SK6812灯条/WS2812B灯条朗卓照明

2016-12-14 浏览量:91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治国先齐家”。跟大家一样,习近平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大家做出了表率。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

这并非习近平首次如此强调家庭建设。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就曾引发媒体高度关注,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共鸣。一位泰国学者称,习近平在时代变革的背景下提出重视家庭建设,具有战略眼光、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现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习近平更是如此。

他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长大。如今,他自己早也是一位父亲,愈加珍视家庭的幸福。在他的办公室里,几张不同年代的温馨家庭生活照,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他用轮椅推着年事已高的父亲,他牵着母亲的手在散步,他同夫人彭丽媛合影,他骑自行车载着年幼的女儿玩耍……


习近平与父亲习仲勋、夫人彭丽媛、女儿的家庭照


他很孝敬父母。家人为父亲举办88岁寿宴时,当时习近平作为一省之长,公务繁忙,实在难以脱身,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深情款款的拜寿信。母亲齐心如今也年过90岁高龄,习近平每当有时间陪她一起吃饭后,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聊天。

他很关爱妻子。妻子彭丽媛作为军旅歌唱家,那时经常要接受任务奔赴外地慰问演出,习近平总是十分牵挂,只要条件允许,无论多晚,他每天都要跟妻子至少通一次电话。过去每逢除夕,彭丽媛总要参加春晚演出,在外地工作的习近平只要回北京过年,就总是边看节目边包饺子,等她演出结束回家后才煮饺子一起吃。

他知道,家庭和睦,益于事业。过去,母亲齐心竭尽全力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得他父亲习仲勋能够集中精力工作。现在,妻子彭丽媛对习近平也非常关心体贴。早年夫妇俩聚少离多,一有机会团聚,彭丽媛就想法子变花样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合影


孝敬父母、爱护妻儿,习近平对家庭幸福看得如此之重。在他看来,这不是只关系一家一户的普通小事。“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1969年,刚满15岁的习近平,插队到了延安。在艰辛的生活中,他和当地百姓渐渐地成为“一家人”。后来,当他离开时,他说,陕北的人民养育了我,保护了我。我虽然告别了陕北的父老兄弟,但再也离不开人民。1982年初,在北京工作的习近平,又主动要求“沉”到基层,来到了河北省正定县。

抱着一颗为人民做事情的心,习近平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其中,7000多万贫困人口、数千万家庭能否如期脱贫,走上幸福之路,最让他揪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他30余次到国内各地考察,有一半以上都涉及扶贫开发问题。

每次考察扶贫,翻山越岭、风雪兼程,他都会走进一户户困难群众的家中,不懈的脚步只为丈量真实的贫困角落。他有时会盘腿上炕,拉着乡亲手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他有时会掀开褥子看炕垒得好不好,问屋顶上铺没铺油毡、会不会漏雨。群众的困难他会放在心上,群众过上好日子他会喜在心里。在他的重视和推动下,从2012年到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5221万人。每减少一户贫困家庭,他都会喜在心里。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对于家与国的关系,习近平看得很透彻。“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习近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近平对家教的重要性深有感触,他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其幼年时的家庭中开始孕育形成。

他曾经回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习近平陪母亲齐心散步


在习近平看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正是在这个课堂中,习近平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让他受用一生的教育。习近平曾坦言,“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他曾在给父亲习仲勋的一封拜寿信中详细列举: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多次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他在一份批示中提出,“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他的这种俭朴品质,就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形成的。习仲勋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吃到最后还要掰一块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习近平从小就穿姐姐穿过的衣服和花布鞋。当他因同学笑话而不愿穿女孩子的鞋子时,父亲就跟他说:“染染穿一样。”

习近平对搞特殊化、搞特权非常反感。担任总书记后,他多次强调,“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坚决不搞特殊化,坚决不搞特权”。这也跟父亲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曾经有一次,售货员出于对习仲勋的敬重之心,专门挑了大个苹果给他的孩子们,他硬是给退了回去。

“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父亲习仲勋在家里常说的一句话。习仲勋经常教育孩子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鼓励子女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1978年自己初到广东工作,每天都要到凌晨后才肯休息,当年盛夏冒着酷暑一连跑了23个县。这些无疑都对习近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习近平早年任职地方时,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任浙江后,他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


1983年,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


在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时,习近平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说:“您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

正是在这样良好家教的耳濡目染中,习近平体会到,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说道。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