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故宫博物院雕塑馆
业主:故宫博物院
展陈设计:冯崇利,王峥英
照明设计:周鍊,张昕,冯崇利,韩晓伟,杜异,赵晓波,王峥英,赵秀芳
天然光研究:张昕,夏君天
照明技术支持:王东宁,王俊杰,梁金龙
特造玻璃:北京玻名堂玻璃有限公司
特造灯具:WACLIGHTING华格照明
室内面积:1,500平方米
完工日期:2016年6月
慈宁宫在明清两代均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如今被重新修缮作为故宫雕塑馆对外开放,6个展厅共展出近400件雕塑,是目前国内博物馆界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古代雕塑专馆。
故宫雕塑馆项目自2008年起开始设计,直至2016年完工,历时8年,以跨多学科的研究型设计,将古建筑改造为具有现代展示功能的展馆,在博物馆领域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成果。
大到高科技的创新应用,小到每一盏灯具的照射角度,设计团队以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实现了每一个细节的精密设计,使该项目的照明设计达到了国内雕塑馆照明的顶尖水准。
“纸玻璃”的研发与运用
由于故宫博物院只在白天开放,玻璃窗的透光率直接影响着雕塑馆内的光环境,因此对自然光的严格控制和合理利用成为了照明设计的重点之一。
设计团队通过大量的试验,研制出了仿传统窗纸的高性能控光玻璃——“纸玻璃”,厚度仅为7.52mm,可见光透光率为0.2%,既保留了自然光的视觉感受,又严格控制了自然光的进光量,隔绝了紫外线,消除了展柜表面的反射眩光,营造了理想、舒适的光环境。
精妙的灯光配比
在解决了控制自然光进光量的难题之后,设计团队基于北京典型气象年的逐时参数,对展厅天然光曝光量进行了模拟,由此得到每件文物的曝光量参数,实现了精确的人工光配置。作为国内首例采用动态气象参数模拟辅助展示设计的展览项目,本设计对传统建筑光环境的保护与现代建筑光环境的设计都具有示范意义。
设计团队通过人工光与天然光的精妙配比,将建筑空间照明与展陈照明完美结合:精心营造的空间照明增强了沉浸感、氛围感;运用“减法”概念的展台布光有效地引导观众视线,让观众充分感受文物的魅力。人、物、空间三者之间形成一个流动交互的磁场,让雕塑馆变成了一个视觉与心灵互动的场所。
轻量化结构设计
出于对慈宁宫古建筑的保护,故宫博物院要求展陈设备要尽可能地轻量化,以减少建筑物负荷。为此,设计团队首次采用碳纤维框架结构集成供电与照明系统,超标地达到了业主方的要求。
碳纤维质量比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可加工性强以及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电磁屏蔽性等特点,是最重要的航空结构材料之一。历经重重难题所研发出来的12米大跨度碳纤维支架,重量比同等规格金属材料减重约80%,大大减轻了照明系统的荷载。
碳纤维灯具支架以吊装的方式安装,其从上部空间入电的方式保护了原有金砖地面,并整合了多组照明系统,包括照亮天花、墙面、匾额等既有室内装饰的系统,以及悬吊且可平行移动的雕塑照明系统。通过亮度比例的控制,营造细腻而丰富的视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