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评测 > 新品发布 > 正文

晶钢系列LED投光灯——2016神灯奖申报产品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16-03-21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晶钢系列LED投光灯,为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2016神灯奖申报产品。

项目名称:

晶钢系列LED投光灯

申报单位:

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

综合介绍或申报理由:

1.评委:周智明 推荐申报。 该产品外形刚直方正,充斥立体感。该产品采用最新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技术,地热组,具有更高光电转换率,搭配自主设计的二次配光,控制出光角度、投射区域照度、均匀度高,使用于多种领域投光场景;该款产品从80-640w功率2700K-6500K色温全面覆盖,满足用户的各种光色和功率需求;该系列灯具在安装上有突破性改进,水平、倾斜可调的安装支架,实现安装角度任意可调,独有的中国风支架结构设计,产品提升散热性能的同时增加了美学感官。

主要技术参数: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同类技术的比较情况:


1.灯具性能对比:晶钢系列投光灯采用多模组散热,搭载中国风镂空支架设计,提升散热性能,较其他品牌同类产品具有寿命长的优势。

2.成本优势对比:同等道路光照要求下,功率瓦数更低,节省客户成本。

品质保障对比:3-5年质保期,同等单瓦价格,相同质保期,质量更好。



经济评价分析:

晶钢系列投光灯经济优势简单分析如下:

1、范围广,应用程度高:晶钢系列投光灯采用最新SicLED光源技术,低热阻,更高光电转换率;优秀的光色一致性,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站广场、服务区、户外广告牌、港口、机场照明环境。

寿命长,成本不变性价比高:中国风支架设计,增加空气对流,提升散热性能,避免了因灯具发热而降低寿命的问题。



技术及工艺创新要点:

1、采用最新SicLED光源技术,低热阻,更高光电转换率;

2、自主二次配光,与光源一次出光完美匹配;

3、可调安装角度,照度更均匀;

480-640w全功率覆盖;

52700k-6500k色温;

6、多模组散热,搭载中国风支架设计,增加空气对流,提升散热性能。



实际运用案例和用户评价意见:

晶钢系列投光灯问世以来,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关注,产品应用于成都新区、宁波镇海港等项目,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获奖、专利情况:



申报单位介绍:

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控股企业,是国内领先的专业节能照明集成运营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是中国节能环保领域最大的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晶和照明是国内首批提出LED模组化技术路线的企业,公司拥有强有力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实力,承担863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固态光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承担单位,是科技部批复的国家硅基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参与组建单位、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目前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并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联络机构和办公室,拥有百余名节能照明专家为不同地区的客户提供包括道路道明、隧道照明、办公照明、商业照明、景观亮化、特种照明等六大领域的节能照明服务。公司坚持走“技术创新、品质为先”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已跻身国内LED照明应用产品主流制造商行列,并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节能照明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节能照明集成运营商。在半导体照明产品、节能照明解决方案及节能服务模式中,晶和照明已构筑了全面的优势,并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2009年,晶和照明成功点亮全球首条双向十车道——南昌八一大道;2010年,公司以优异的成绩入围国家三部委“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项目”;2012年公司产品成功中标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2013年晶和照明初入广东市场便一鸣惊人。同年,公司大力拓展业务领域,成功实施山西行政村村亮化项目,南昌“一江两岸”景观亮化项目,并为万达集团、SOHO集团长期提供战略节能照明服务; 2014年,晶和照明挺近地铁照明领域,一举中标南昌地铁一号线照明项目,为南昌地铁一号线所有站点提供LED灯具。2015年公司产品成功中标鄂西高速隧道照明EMC项目;2016年,公司参与完成的“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开创了“LED中国创造”之路在“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理念感召下,晶和照明精英荟萃,资本、技术及人才在晶和照明这一实业平台上完美结合,全力为社会带来绿色、健康、舒适、节能的LED照明应用产品,在当今低碳经济时代,体现出绿色照明企业应有的社会价值。

产品图片: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