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精彩语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照明新闻 > 正文

我国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新型显示与照明技术迎来变革

2025-11-14 作者: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日前,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王建浦教授和王娜娜教授团队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全钙钛矿叠层LED器件,并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层间光子循环效应来提升钙钛矿LED的光提取效率,使得叠层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突破45%,再次刷新该领域世界纪录。无疑,这一突破为开发高性能钙钛矿LED开辟了全新的途径。11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Performance Tandem Perovskite LEDs through Interlayer Photon Recycling”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南京工业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image.png

发光二极管技术能够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近年来在照明与显示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随着市场对高品质显示和照明需求的不断提升,开发兼具高亮度、低成本及柔性化特征的新型LED技术已成为世界科技前沿的研究热点。钙钛矿LED因其兼具可溶液加工、色纯度高、制备成本低等优势备受关注,其性能已逐步接近商业化有机LED水平。目前,商业化有机LED显示屏幕普遍采用叠层器件结构,通过串联多个发光单元,在相同电流密度下实现亮度叠加,已成为提升LED亮度与使用寿命的关键路径。然而,当前叠层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仍不足10%,甚至远低于单结器件,严重制约其商业化进程。

image.png

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团队通过优化连接层结构,实现了叠层器件中高效的电荷注入与平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调控钙钛矿发光层的微纳结构,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叠层器件中独特的层间光子循环效应的策略,即一个发光单元产生的光子可被另一钙钛矿层重新吸收并再次发射,从而突破了传统光提取效率的限制。该策略使叠层钙钛矿LED器件效率超越了单结器件效率的简单叠加,实现了“1+1>2”的效果,所制备的LED器件外量子效率达到45.5%,在100 mA cm-2电流密度下仍保持34.5%的高效率,再次创造了钙钛矿LED发光效率的世界纪录。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江苏省攀登项目等科研项目的长期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865-4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