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精彩语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照明新闻 > 正文

全城已换LED路灯,还能做能源费用托管吗?答案藏在这3个“节能盲区”里+4招再砍半电费

2025-09-15 作者: 来源:文服集链者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我们城市的路灯早就全换成LED了,能耗已经降了一大截,还有必要做能源托管吗?”

“我们城市的路灯早就全换成LED了,能耗已经降了一大截,还有必要做能源托管吗?”
这是很多市政单位在接触路灯能源托管时的疑问。在大家的认知里,“换LED灯”几乎等同于“路灯节能的终点”——但对深耕行业的我们来说,LED普及只是起点,藏在运行管理里的节能空间,往往比换灯本身更值得挖掘。

换了LED还能省?这些“隐性浪费”你可能没注意

LED路灯比传统高压钠灯节电50%以上,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装上LED后,真的“一劳永逸”了吗?我们在多个城市的调研中发现,即便是全LED路灯系统,仍存在三大“节能盲区”:

1. 亮灯策略“一刀切”,该暗的没暗

image.png

很多城市的LED路灯沿用“全路段统一亮灯、统一亮度”的模式:

主干道和偏僻支路亮度相同,后者夜间车流量极少,却长期保持高亮度;

后半夜12点到凌晨5点,全城路灯仍按傍晚的亮度运行,而此时路面几乎无车;

阴雨天和晴天亮度一致,没考虑天气对能见度的影响(比如雨天反光强,可适当降低亮度)。

某县城的数据显示,仅通过“分时段调光”(主干道后半夜降30%亮度,支路降50%),在LED基础上又实现了22%的节电,一年省出80万电费。

2. 设备“带病运行”,能耗偷偷涨

image.png

LED灯的寿命通常在5-8年,但很多城市只换灯不做精细化维护:

部分灯具因线路老化导致“虚耗电”,电表走得比实际亮灯需求快;

光控/时控开关故障,出现“白天误亮”“夜间不亮后自动重启”等异常;

变压器、配电箱长期未检修,线路损耗比标准值高10%-15%。

这些问题不会影响路灯“亮不亮”,却会让能耗悄悄增加。某地级市的检测发现,10%的LED路灯存在“隐性耗电”,整体拉高了8%的总电费。

3. 电费结算“吃大锅饭”,没享受到政策红利

image.png

市政路灯的电费通常按“大宗工业用电”结算,但很少有人深究:

峰谷电价差是否利用起来了?(比如后半夜用谷电,电费单价能低40%);

可再生能源补贴能否申请?(比如结合光伏路灯的自发自用);

变压器容量费是否合理?(部分区域存在“大变压器带小负荷”,白白交容量费)。

某新区通过优化用电方案,仅峰谷电调度一项,每年就节省电费120万元,这在“换灯”时是完全没考虑到的。

能源费用托管能做什么?不止“省电”,更是“省心”

对已换LED的城市来说,能源费用托管不是“重复节能”,而是通过“专业运营+数据管理”挖掘深层价值,核心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用“智能调度”啃下“运行节能”的硬骨头

image.png

节能服务公司会先给每盏LED灯装上“单灯控制器”和能耗采集模块,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

按路段功能(主干道/支路/景区)、时段(高峰/平峰/低谷)、天气(晴/雨/雾)自动调亮度,比如学校周边路灯在放学时段调亮,凌晨3点后自动降功率;

联动交通流量数据,某路段夜间车流量低于阈值时,自动切换“间隔亮灯”模式(隔一盏亮一盏),既保安全又省电。

精准控光:通过定向投光优化,将光线集中于路面等必要区域;结合智能感应,车少人稀时降功率,靠近时提亮度;分区域按功能定照明等级,减少重叠。此方式不降低照明质量,仅减光浪费,可节能一倍以上

2. 靠“全生命周期维护”让设备始终“高效运行”

托管公司会承担起路灯的日常巡检和维护:

每月通过系统监测单灯能耗,发现“耗电异常”立刻派单维修(比如更换故障传感器);

定期清洁灯具、检修线路,避免因积灰、接触不良导致的光效下降和能耗上升;

提前预判设备老化周期,在LED光衰到80%前及时更换,避免“低光效高能耗”状态。

简单说,就是让每一盏LED灯始终保持“刚装上时”的高效状态,避免“用着用着就费电”。


3. 凭“政策吃透+精细化管理”降低综合成本

除了节电,托管公司还会从“电费优化”“成本控制”入手:

对接电网数据,精准规划亮灯时段,多用电价低谷的“便宜电”;

申请节能改造补贴、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降低初期投入;

优化变压器容量、无功补偿等,减少“非用电损耗”的冤枉钱。


某省会城市通过托管,不仅年节电150万度,还通过政策申报拿到了80万元节能补贴,综合成本下降了35%。

再加四招,电费还能再砍一半!

在上述基础上,专业托管团队还能通过四套“组合拳”进一步压缩电费,尤其适合LED普及率高的城市:

1. 光伏+路灯“自发自用”,电费直接“截流”

在路灯杆顶部加装小型光伏板,白天发电储存到蓄电池,夜间优先用光伏电照明。某工业园区试点后,路灯用电中40%来自光伏,相当于电费直接打六折,且符合“可再生能源替代”政策,还能申请度电补贴。

2. 储能+峰谷套利,赚差价“反哺”电费

在变压器附近配套储能设备,低谷时段(如凌晨0-8点)用低价电给储能充电,高峰时段(如18-22点)优先用储能供电。按峰谷电价差0.5元/度计算,1万盏路灯配套1MWh储能,每年可套利约18万元,直接冲抵部分电费。

3. 智慧分组+按需亮灯,把电用在“刀刃上”

将路灯按“优先级”分组:

核心主干道(如城市快速路)保持基础亮度;

次干道采用“车来灯亮、车走灯暗”(联动车流量传感器);

社区周边支路在夜间10点后只保留30%亮度,且支持行人感应亮灯(有人经过时临时调亮)。某县城采用此模式后,非主干道电费再降45%。

4. 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融资,零成本享节能收益

通过“零首付”模式引入第三方投资,由投资方承担智能改造和储能设备费用,节能收益按比例分成(比如政府拿20%,投资方拿80%,以最终协议为准)。合同期结束后,设备无偿移交,政府后续可独享全部节能收益。某地级市用这种模式,3年节省电费500万,自身未花一分钱。

哪些城市更适合?这3类情况值得一试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符合以下特征,LED路灯做能源托管的收益会更明显:

路灯数量多(1万盏以上),单灯节能的“小收益”能积少成多;

已换LED但未做智能控制(只有基础时控,没有分时段调光);

电费支出压力大,想在不增加财政投入的前提下降低能耗成本。


能源费用托管的模式通常是“零首付”——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设备改造和运营成本,从节省的电费中分成,双方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对市政单位来说,相当于“不花钱、不操心,就能持续省钱”。

写在最后:节能没有“终点”,只有“进阶”

LED路灯是节能的“重要一步”,但绝不是“最后一步”。就像买了节能车,还需要通过合理驾驶、定期保养才能发挥最大效能,路灯的节能也需要“从硬件更换”走向“软件运营”。

能源费用托管的价值,正在于用专业团队和数字化工具,把“静态的LED设备”变成“动态的节能系统”。对城市来说,这不仅是电费单上的数字减少,更是市政管理从“粗放”到“精细”的升级。

毕竟,节能的终极目标不是“省到极致”,而是“每一分能源都用在刀刃上”——这正是能源托管能为城市创造的长期价值。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