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 组织开展2025年度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绘制了清晰路线图。
这份重磅文件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7年底,打造不少于10个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不少于100项核心技术突破,建设不少于200个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应用项目。
《通知》明确了2025年至2027年上海市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目标。该政策旨在聚焦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上海将推进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等重点领域深入融合。
政策还强调要重点提升模型基础、语料服务、算力供给、行业公共服务等能力,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通知》布局了“人工智能+”六大重点行动和一个示范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
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方面,上海将支持科学大模型建设应用,推动基础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同时支持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则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在数字内容、金融科技、新型应用等领域发展。
政策还支持在商务、法律、交通、物流、咨询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在“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方面,《通知》提出了多项具体支持措施。政策明确支持人工智能在拓展“文商旅体展”消费新场景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支持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发与应用。
同时还将支持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通知》还专门提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应用支持方向。
政策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应用示范标杆场景,落地创新场景应用。
这将为智能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政策支持和实践路径。
在强化基础支撑能力方面,《通知》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
政策明确要加强智能算力供给服务能力,支持人工智能高性能训练、推理芯片及端侧芯片的研发应用。
同时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支持适配异构芯片训练、推理协同优化和加速技术,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和组网应用。
还将提升模型基础能力,支持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推理模型研发,支持模型安全技术研发与风险评测体系构建。
数智观察 随着这批政策的落地,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到2027年底,上海将建成10个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突破100项核心技术、建设200个标杆应用项目。从AI芯片到智能家居,从智能机器人到低空飞行,上海正在布局一个更加智能的未来。
——————END——————
来源:阿拉丁全媒体整理
想知道更多数智内容?一起关注阿拉丁数智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