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与自然相拥、光影与文化碰撞,会诞生怎样的文旅奇迹?
答案藏在四川宣汉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这里的“巴山之月”项目,不仅斩获2025年神灯奖“最佳工程奖”,更以全球TOP5球形屏艺术装置的身份,成为川渝首个“科技+自然+艺术”沉浸式文旅地标,重新定义了文旅照明的新范式。
“巴山之月”的核心,是一座颠覆想象的巨型LED百叶屏球幕。它之所以能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全靠三大“杀手锏”:
1. 技术革新:8K超高清+低碳轻量,视觉与环保双在线
不同于传统球幕的厚重与耗能,“巴山之月”采用8K曲面显示技术,实现360°无死角超高清视觉体验——无论是近处细看还是远处远眺,每一寸光影都细腻逼真;
独创的百叶屏结构让屏体重量<14kg/㎡,既减轻了建筑承重,又践行低碳理念;更贴心设计环形马道,运维人员无需高空作业即可检修,效率直接提升40%,打破大型球幕“维护难”的行业痛点。
2. 生态融合:白天“隐身”,夜晚成“皓月”
为了不破坏月亮坪的森林生态,项目在设计上暗藏巧思:球幕与观景台采用同色系,白天隐蔽融入自然环境,仿佛山林本就有的一部分;夜晚则通过智能亮度调节系统,让屏体如一轮真实的“巴山皓月”悬于林间,既避免过度亮化造成的光污染,又用柔和光影勾勒出自然与科技的和谐感。
3. 文化赋能:巴山故事+科幻元素,让光影会“说话”
“巴山之月”不只是一个“显示屏”,更是一个“文化载体”。它将巴山民俗文化(如巴人图腾、山地风情)、登月科幻元素与森林生态符号巧妙融合,通过夜间光影演艺,把“巴山夜雨”“巴人迁徙”等故事搬上球幕——游客站在林间,仿佛穿越时空,既能触摸当地文化的根脉,又能感受未来科技的浪漫。
能成为全球TOP5球形屏,“巴山之月”的技术实力藏在每一个细节参数里:屏体亮度>7000CD/㎡,即使在月光下也清晰可见;防护等级达IP67,-20℃~45℃的极端天气下仍能稳定运行;使用寿命≥50000小时,相当于连续使用20年无需更换核心部件;更通过CE、FCC国际认证,品质与安全双保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节能表现:采用DC48V低压高效数字电源,配合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节亮度,能耗比传统球幕降低约30%;信号传输用光纤+千兆以太网,减少延迟的同时再降15%能耗——既满足高频次演艺需求,又为景区节省长期运营成本。
自“巴山之月”落地以来,效果远超预期:它迅速成为月亮坪度假区的“打卡天花板”,游客数量同比显著提升,周边民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直接受益;通过全球媒体报道,“巴山之月”不仅让宣汉县的知名度飙升,更成为中国文旅“科技美学体验”的代表作——有游客评价:“在这里,看到了自然的静、文化的深、科技的潮,这才是文旅该有的样子!”
更难得的是,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全流程自主实施,工期比行业标准缩短25%,零事故交付,展现了背后团队的硬实力——它的申报单位深圳市铭濠科技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五大研发中心的核心技术,让“中国智造”在文旅领域再添一张亮眼名片。
“巴山之月”的获奖,不止是对一个工程的认可,更是对“文旅+科技+生态”融合模式的肯定。它证明:好的文旅项目,不必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不必让科技与文化割裂——当科技服务于自然、光影承载着文化,就能打造出“留得下游客、记得住文化、带得动经济”的地标性项目。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巴山之月”便在四川宣汉的林间亮起——它是一轮“科技之月”,照亮文旅创新的路;是一轮“文化之月”,传承巴山千年的故事;更是一轮“生态之月”,诉说着人与自然共生的浪漫。如果你想体验“抬头见皓月,低头闻松涛,光影里有故事”的奇妙,四川宣汉月亮坪,一定值得一去。
https://sdj.alighting.com/Project/show/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