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企业数字化发展共建共享平台与云计算标准和开源推进委员会联合发布《2025央国企数智化转型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汇聚多领域专家智慧的报告,不仅系统梳理了央国企数智化转型的阶段特征,更精准剖析了行业差异、方法论与未来方向——如今的央国企数智化转型,已正式告别“零散试点”的初级阶段,迈入“系统重构”的深水区,成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央国企数智化转型的加速推进,离不开政策与价值的双重牵引。从国家层面看,一套“战略引领-具体部署-专项行动”的完整政策框架已形成:
2020-2021年奠定转型基础,国资委明确转型要求、“十四五”规划将数字化升为国家战略;
2022-2024年深化推进,“智慧国资、数字央企”落地、“AI+”战略启动标志转型进入数智化新阶段;
2025年进入攻坚期,国资委要求将人工智能纳入“十五五”规划,抓住产业战略窗口期。
而转型的核心价值,早已超越企业自身效率提升,延伸至四大维度:
在国家战略层面,通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维护经济主权,为“数字中国”“双循环”提供支撑;
在企业能力层面,依托AI、物联网突破传统增长瓶颈,优化人财物要素配置;
在社会责任层面,以数字化降能耗助“双碳”、优服务惠民生,还带动中小企业转型;
在商业逻辑层面,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实现从“卖产品”到“做服务+生态”的跃迁。
《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央国企数智化转型已实现“整体进阶”:
39.7%的企业进入“全面转型阶段”,能实现跨部门协同与智能决策;
32.1%处于“整合阶段”,聚焦单一领域全流程数字化;
17.9%迈入最高阶的“生态阶段”,对外输出能力并构建产业生态;
仅10.3%停留在“试点阶段”,且无企业处于认知阶段,这与2024年近半数企业停留在“认知与试点”形成鲜明对比。
但进阶之路并非坦途。技术变革机遇(66.7%)与国家战略要求(64.1%)是首要驱动因素,但六大挑战仍制约转型成效:
①人才短缺(64.1%)——复合型数字化人才供给不足且激励僵化;
②资源不足(48.7%)——长期投入难以匹配转型需求;
④数据治理混乱(39.7%)——标准不统一导致资产化滞后;
⑤新技术应用弱(28.2%)——技术与产业适配不足;
⑥战略/组织脱节(21.8%)——跨部门协同存在障碍。
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差异化特征,五大重点行业基于产业属性走出独特路径:
通信行业:高阶领先者,超七成企业处于全面转型(41.7%)或生态阶段(33.3%),5G/AI/云计算全场景应用成熟,信创软件投入占比91.7%,且人才短缺率(50%)低于行业均值21个百分点;
金融行业:业财优势突出,54.5%企业处于全面转型阶段,业财管理、办公协同覆盖度达100%,但72.7%依赖外部API,自主创新待加强;
能源行业:政策驱动明显,90%转型受政策牵引,50%处于整合阶段,供应链与研发协同能力显著高于行业均值,但工业协议碎片化、生产与IT协同壁垒突出;
交通行业:设备管理为核心,90.9%投入云计算、81.8%应用大数据,计划排程与质量追溯优化效果显著,但生态链接弱(18.2%),低于行业均值17.2个百分点;
制造行业:顶层规划扎实,88.9%投入顶层设计与人才培养,智能制造AI全覆盖,但系统孤岛问题最突出(66.7%),高于行业均值15.7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挑战,《报告》提出两大核心方法论,为央国企提供“可落地、可评估”的转型路径。
1、成熟度模型(IOMM 3.0):精准定位转型水平
以“六大能力域×六大价值导向×五级成熟度”为核心,帮助企业看清自身短板、明确进阶方向:
六大能力域:覆盖战略全域化(战略与数智融合)、管理精益化(人力/财务智能升级)、业务数智化(研发/生产/服务改造)、数据价值化(治理与资产化)、平台云智化(云原生架构)、生态聚合化(开放协同);
六大价值导向:从管理优化、业务提升、市场增强、生态拓展、动能强韧、商业升级六个维度衡量转型成效;
五级成熟度:从“积极探索级(L1)”的局部尝试,到“鼎新引领级(L5)”的行业标杆,清晰定义每个阶段的能力目标。
针对“转什么、怎么转、如何落地”的核心问题,构建“战略层-设计层-实施层-治理层”四级框架:
战略层:通过趋势研判、愿景明确、流程诊断、成熟度评估,锚定转型方向;
设计层:绘制转型地图,覆盖业务模式优化、数据价值挖掘、技术架构适配、组织人才建设四大核心区;
实施层:以“举措仓库”为基础,推进具体项目落地,确保关键指标提升;
治理层:建立业务流程常态化优化、数据标准/质量/安全治理体系,保障转型可持续。
面向“十五五”,央国企数智化转型将以“创新驱动、绿色赋能、生态协同”为主线,从七大维度实现突破:
技术创新:攻坚生成式AI(如产品设计)、预测性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边缘计算、量子计算,打造核心引擎;
业务升级:制造领域规模化复制“黑灯工厂”,服务领域创新个性化金融服务,拓展智慧能源、智能物流新业务;
组织变革:构建柔性敏捷架构,组建跨部门团队,深化与科技公司、高校的外部协同;
数据赋能:完善治理体系,建立数据资产运营平台,通过联邦学习推动合规流通与跨企业分析;
人才升级:培养“业务+技术”复合型人才,完善薪酬+股权激励机制,引进企业级AI、云计算架构师;
生态融合: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制造+服务”跨界合作,构建“政企协同云平台”;
绿色发展:以数字化降能耗、优化绿色设计,推动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
《2025央国企数智化转型发展报告》不仅是一份“现状说明书”,更是一份“行动指南”。当前,央国企已从数智化转型的“探索者”成长为“主力军”、从“转型先锋”到“生态引领”,未来需以系统思维破解人才、数据、组织瓶颈,依托政策支撑与产业根基,在核心技术自主化、场景应用深度化、生态协同广泛化上持续发力。当央国企真正实现“系统重构”,不仅能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更将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坚实的数字动能。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