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精彩语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智头条 > 正文

数字住建|广州市:以“新城建”为引擎,推动韧性智慧数字城市建设

2025-08-26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图片

广州不断提升 CIM 平台能力,建成的 CIM 平台包含海量数据的高效渲染等六大核心能力及BIM 数据与 CIM 高效融合等四大平台特色。

2025 2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数字住建建设推进会在重庆召会议强调要统筹好新城建和数字住建协同推进新城建点任务与数字住建整体工作科学处理试点与全局的关系广州市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住房城乡建设业务深度融合统筹规划建设治理三大环节新城建为引擎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智赋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推动城市运行智慧化韧性化


一、完善制度机制,科学统筹规划

(一)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新城建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召集人73 个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共同参与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拓展场景智慧提升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新城建工作格局

(二)强化法规保障

颁布实施全国首部城市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创新性提出与法定工程技术图纸信息一致的建筑信息模型可以一并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与法定工程技术图纸一并进行监管等内容,为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提供法治保障编制印发全市重点专项规划广州市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城建十四五规划》,包括智慧城建总体目标重点发展领域与产业建设改革措施与产业发展举措年度发展规划及保障措施 5 个方面重点内容

(三)加强政策支持

构建1+2+N政策体系织牢织密政策网。“1是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2是印发广州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强政策协同 ;“N是专项方案聚焦海珠区南沙区等重点领域推动构新城建应用场景体系创建城建产业和应用示范基地

(四)制定规范指引

在全国率先发布工业化建筑建造规程地方标准制定广州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将集成一体化理念贯穿于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的设生产施工装修运营维护全过程发布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9 项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及相关配套标准发布广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标准8 应用技术指引及多项工作指引,规范平台建设标准、数据标准、工作标准,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基于 CIM 的智慧社区、车城网等应用。


二、夯实建设基础,打造数字底座

(一)构建 CIM 基础平台,汇聚丰富多元数据

建成发布全国首个城市信息模型 CIM 平台——广州 CIM 平台,形成全市一张“三维数字底座”。汇集了全市域 7434 平方公里测绘影像数据与三维地形地貌,约 1300 平方公里的城市重点区域现状精细三维模型、约 300 万栋承灾体调查建筑白模、3180 多个 BIM 单体模型,全市 9 万公里地下管线三维模型、30 万路公共治安监控视频、1.5 亿条以上的“四标四实”数据等。实现承灾体普查成果、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成果、自建房排查数据、地下管线脱敏数据等全市共享,其中三维现状模型数据累计对外共享约 2704 平方公里,节省财政重复测绘的资金投入约 1.62 亿元。

图片

广州 CIM 基础平台

(二)拓展 CIM+ 应用场景,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不断提升 CIM 平台能力,建成的 CIM 平台包含海量数据的高效渲染等六大核心能力及 BIM 数据与 CIM 高效融合等四大平台特色,通过开展广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增加 CIM 管理运营子系统和智慧消防辅助审查系统,拓展提升 BIM 应用支持等能力。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规划审查、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四个阶段三维数字化辅助报审的基础上,大力建设 CIM+ 工改、工地、智慧社区等“1+N”应用体系,不断拓展在住建、规划、交通、水务、城管等 20 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打造规、设、建、管、运全生命周期的 CIM+智慧琶洲综合应用示范。作为广州智慧城市三维数字核心底座,为广州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穗智管”及基于 CIM 的“车城网”“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等提供有力支撑。广州市 CIM 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 2021 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经验做法(第一批)典型案例。

图片

广州 CIM 基础平台 6 大功能


三、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城建

(一)注重数智化牵引,赋能市政基础设施

打造智慧供水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市约 9000 公里的超大型复杂供水管网系统以及约 110 万台智能终端,实现网格全覆盖、全过程实时监控、智慧化运营、管网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市约 9.8 万公里地下管线“一张图”管理,管线事故数量连续三年降低。4 个大型综合管廊全面贯通,全力打造技术创新、功能齐全的“智慧管廊”,可实现对各类入廊管线的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管理,为综合管廊日常管理和应急调度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广州燃气智慧化管理,换装物联网智能燃气表超 230 万台,占全市户数比例超 75%,自动抄表成功率超过 96%,实现百万级数据秒级上传,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便利性,改善燃气安全状况。

图片

广州智慧水务

图片

全市地下管线一张图

广州大力建设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累计建成 544 公里智慧化道路,其中投入 530 套路测设备、897 套感知设备、419 台计算单元、改造 205个红绿灯,建立了 CA 认证系统,建成全国首个“车—路—云—图”全体系的车路协同应用生态、全国首条 5G 智能公交线和全国首条 5G 快速公交智能调度线。

图片

广州南沙明珠湾智慧城市运管服务平台

(二)坚持城市体检先行,数据赋能城市更新

开展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安全普查,建立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成城市道路塌陷风险评估系统,汇聚城市路网、管网、管廊等地下工程运行信息及地质环境数据,实现道路塌陷风险隐患一图掌握,强化风险预防和处置能力。开展道路桥梁承灾体普查,累计共调查 3498 条市政道路、市政桥梁 1255 座,并对 11 个区 63 条道路、27 座桥梁的数据抽样核查。开展房屋安全信息普查,2024 年完成对市中心六城区重点监控对象 55203 幢老旧房屋安全信息动态更新,对全市 773 处房屋类历史建筑及 1147 处房屋类传统风貌建筑开展安全检查,并出具房屋安全核查报告。建设 CIM+ 建筑玻璃幕墙监测系统,支持电脑端、移动端等多终端访问,实现对全市 3700 多幢玻璃幕墙的数字化监测。在琶洲岛试点区域,建设广州市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布设 22 套燃气监测设备、13 类 11342 个点位消防感知终端及对接 3869 套路灯实时数据,实现对燃气管网、地下管线拓扑结构及地面重点建筑实时监控。广州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构建“人·房·地”“征拆管理”“规划建设管理”等三大系统,形成城中村改造一体化管控 CIM 平台,利用倾斜摄影、近景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智慧信息技术,构建起片区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CIM 模型,关联片区现状建筑面积及村民、居民信息数据,打通城中村改造各阶段的业务壁垒,采可视化工具,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为城中村改造实施推进保驾护航。

图片

罗冲围片区城中村改造一体化管控 CIM 平台总览

(三)建设城市运管中枢,打造数字治理新范式

广州紧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匠心打造“一网统管、全城统管”的“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简称“穗智管”),驱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纵深迈进。围绕城市运行重点领域,联动部署市区两级平台,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管理新模式,实现市、区、街(镇)、村居(网格)四级体系高效运转。

“穗智管”基于各业务领域政务数据、社会第三方数据及实时的城市运行感知数据,已建设 25 个主题,对接全市 40 个部门及业务系统 115个,接入全市高清视频 38 多万路、物联感知设备 11 多万个,构建自然资源、交通运行等 8 大类 211 项指标的城市运行评价体系,生成城市体征数据项 3103 个,汇聚数据量 120 亿条,实现重点指标“一屏统揽”,大中小屏全面覆盖,助力高效决策。“穗智管”不断深化数字赋能场景创新,通过打造多个专题应用场景,解决城市治理中的诸多难点、堵点问题,围绕“人、屋、车、场、网”,构建超大城市城中村治理场景 ;赋能“羊城先锋”平台,服务超 76 万党员注册报到,强化网格化治理 ;服务“百千万工程”,构建四级指挥体系,实现“一图统揽、一键指挥”。此外,“穗智管”在交通运行、重大节日保障、三防应急、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治理等领域,均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数据深度挖掘,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广州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高起点统筹推进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智慧住区建设、数字家庭建设等 11 项重点任务,以“新城建”为引擎打造高水平“数字住建”,以“数字住建”为牵引推进更高水平住房城乡建设。

(作者: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全文刊载于《中国建设信息化》总第230期。)


免责声明
文中素材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