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中国半导体已到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临界点

2014-01-23 作者: 来源:华强电子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3年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瞬间“春风送暖入屠苏”:好事不断,多点开花。

  五.中芯国际连续六个季度盈利,引领中国Foundry产业创新高

  事件:10月22日,中芯国际发布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销售额为5.3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4250万美元,同比增长2.5倍,连续六个季度获得盈利。2013年是中芯国际多方面成功的一年:管理层面上团队继续优化与补全;战略层面上与北京成立合资公司,启动总投资高达35.9亿美元的中芯北京二期项目;资本层面上中芯的股价(港股)全年上涨55.26%,并且在11月7日成功发行2亿美元可换股债券;技术层面全年实现先进技术与特色工艺的双丰收:40纳米在第三季度销售额中占15.7%,而特色产品的销售额,2013年第三季度比2012年第三季度增长超过50%;业务层面上预估2013年中芯国际将会第一次实现连续两年盈利,并且销售额、毛利和净利都将再创历史新高。同样中国Foundry在2013年也全面进步:华力微电子的55纳米工艺开始量产;华虹和宏力半导体完成整合;先进半导体积极定位中国市场,中国客户的销售额创历史新高。

  点评:一个季度进步不难,难的是每个季度都在进步。能够连续六个季度盈利,绝对有着不能仅仅用运气来解释的原因。枯燥的数字背后是高超的管理艺术,高效的运营效率,踏实的工作风格和务实的产业理解。

  中芯作为大陆最大的半导体公司、最大的Foundry厂,它的发展对中国半导体绝对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同样带给业界的贡献绝不应该仅仅是晶圆生产、销售额和技术发展等看得见的层面。事实上,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大发展的新时代,管理层的选择、战略定位的分析、“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的平衡,都非常值得深思。中芯国际“凤凰涅盘”的经验绝对值得业界深思与借鉴。

  如此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中芯国际和整个Foundry产业还有太多“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中芯国际取得了“量”上的成功,但在“质”上还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未来战略定位,优秀人才招募,公司文化建设,巨额投资来源,先进技术发展等个个都是难题。而同样,对中国的Foundry产业来说,是做成熟工艺赚小钱求稳定过小日子,有今天没明天;还是所有的家当投入先进工艺(尴尬在于投入所有家当一家公司也支撑不起先进工艺的研发),没今天梦明天?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而与设计产业加速整合相比,更需要整合的Foundry产业却“雪拥蓝关马不前”。更值得深思的是目前的Foundry厂家大多是国资背景,为何却难以整合?而Foundry产业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国资的助力。那么“国资”的进入对产业是“利”还是“弊”呢?

  作为产业的支撑和基础,Foundry产业在未来中国半导体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如何破解上述难题,仅仅指望中芯国际和国内的代工厂是不够的。创芯路上无坦途,这需要我们共同的思考,共同的努力。

  六.资本青睐,股市飘红,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一片红

  事件:12月31号一年股市正式收市,在资本市场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上下一片红。受到多重利好的影响,芯片设计公司在去年的股市市场绝对是“梦里喜悦无说处”。25家芯片设计公司的股票仅有两家下跌。综合涨幅超过100%。而在涨幅前十名的公司中,第十名的涨幅就高达76.1%。与此同时前十名的公司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台湾股市和纳斯达克都有,这表明全球资本市场都对中国芯片设计业的信心与期待。

  点评:资本市场对中国设计公司的青睐,是有多层次原因的:从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带来的政策憧憬,到“斯诺登事件”和“监听门”带来的对国家自主安全的反思,以及国家每年进口芯片接近2000亿美元这个“中国芯痛”带来的进口替代的空间,乃至“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背景下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技企业的发奋图强。“中国芯”的进步和未来给了我们太多的期待。中国集成电路公司全面向好肯定不仅仅是2013年的事情,展望未来,这种进步还会持续。

  有芯不似无芯苦,在整个新世纪的集成电路产业竞争中,中国产业肯定会奋起直追。因为在新时代,集成电路产业已经从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演变为综合实力和生态系统的竞争。”IC”=InChina就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壮大的最根本原因。

  “东边日出西边雨”,国际竞争对手“日落西山”的背景下是中国企业的“日出东方(603366,股吧)”。在集成电路产业新时代,“中国芯”肯定能在新世纪的夜空星光灿烂!

  七.多家中概股被私有化:展讯引领中国芯片公司“回家”

  事件:12月16日展讯宣布被紫光收购之交易得到了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12月24日展讯下市,变成一家私有化公司;9月25日美新半导体下市;锐迪科微电子分别在9月27日和11月6日收到浦东科投与清华紫光的私有化要约。

  点评:如果说澜起科技去美国上市是“走出去”的话,那么展讯的私有化则是“回家”。这一“出”一“回”彰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多姿多彩。展讯的回归更像是外出留学多年的青年才俊,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当然促使展讯踏上“回家路”的除了“拳拳之心”,还有国内的发展环境和多方的关心与支持。同样回归的意义也决不能仅仅体现在资本运作上:将领先的技术和国内广阔的市场充分结合,把世界级的产品和国内巨大的需求完美对接,全方位地为祖国服务,“在中国,为中国”才是回归的内涵。

  如果紫光和展讯的优势互补能够尽快产生化学作用,那么紫光和展讯的合作将会使中国第一次拥有国际第一梯队的芯片设计公司,进而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为中国的集成电路和通信产业做更大贡献。“回家”,是为了更好地出去。希望回归的展讯,回归的中概股公司尽快“更上层楼”,再次以崭新的面貌走出去:角逐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而这才应该是回归的终极内涵。

  八.合肥、天津、无锡等地相继推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众多城市争当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第二梯队领头羊

  事件:10月9日合肥市发布《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争取十年内将合肥市建设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转移地、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较大国内影响力的“中国硅谷”;12月天津市发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7月4日无锡市发布《无锡市微电子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

  点评:与之前不做规划,盲目招商相反,新一届的地方政府大多理性,能够深入调研产业,科学发展规划,制订符合本地发展的计划。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地方政府作为企业落地发展的载体,政府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对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合肥、天津、无锡等地能够改变思路、科学规划,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以“特色选产业、产业选企业”的新思路代替“给钱给地”的招商引资思路,对结合政府扶持产业的积极性与产业的发展规律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合肥、天津等地科学规划,专业服务也获得了业界的青睐和回报:11月18日联发科技将其汽车电子芯片项目落地合肥;12月18日国内穿戴式市场芯片龙头和国内CPU龙头公司北京君正(300223,股吧)发布公告:投资1.4亿在合肥成立全资子公司;2014年1月13日,包括展讯通信、兆易创新、北京君正、大唐电信(600198,股吧)等多个领域龙头在内的十五家芯片公司集体签约合肥;按照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协会的统计,天津则成为2013年芯片设计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城市。随着产业转移,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逐渐进入后“京沪深”时代。合肥、天津、无锡等地将积极争当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第二梯队的领头羊。而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自下而上的专业服务,制订专业的产业发展规划,拥有深刻的产业理解,则是胜出的关键之匙。

  曾几何时,国内地方政府纷纷发展高科技产业,从南到北,由东至西,可到头来,几家欢乐几家愁?政府和企业从初见时的相见恨晚到后来成为陌路仇人,此类故事不绝于耳,让业界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却道对方诺易变”。前天是太阳能,昨天是LED。相同的故事,不停地上演。政府的积极性和产业的发展到底怎样才能和谐共存,良性发展。这是个问题。而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产业规律办事,拥有长期合作眼光,摈除急功近利,尊重企业运作,则是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

  九.中微、新阳等公司产品进入世界一线大厂量产:国产设备和材料产业大丰收

  事件:2013年8月,上海新阳(300236,股吧)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超纯铜电镀液产品百分之百切换进中芯国际上海8寸厂中央供液系统,并被认定为该厂超纯铜电镀材料center(基准材料)产品。至此,国内诞生了第一款8寸晶圆制程工艺材料center产品,打破了国际半导体材料巨头企业的长期垄断,国产高端半导体材料正式进入90纳米以上技术节点。而安集微电子和江丰等公司在各自领域也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材料产业喜报频传的同时,设备产业也取得骄人成绩:2013年中微半导体的设备订单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截至2013年年底,中微半导体已有多个等离子体刻蚀设备产品的240个反应台,在20多个国内外先进的芯片生产线实现量产。在国内高端介质刻蚀设备市场达到3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在先进封装硅通孔刻蚀超过了50%的市场占有率。在台湾的一流生产线上已超过100台进入量产,包括40纳米到28纳米量产。在韩国先进生产线最关键的20纳米前端接触孔刻蚀上,已实现每月3万片以上晶圆的量产,并在15纳米接触孔刻蚀的研发上,超过美国设备,成为下一代的首选设备;盛美半导体2013年销售海力士三台12寸清洗设备,获得台湾合晶,长电先进等其他客户多台量产订单,全年销售额接近一亿人民币,较2012年成长接近500%,并且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而睿励科学仪器的光学测量设备也开始了在12寸生产线销售。这是我国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企业,第一次实现在国际和国内先进芯片生产线大规模量产的记录。

  点评:长久以来,设备和材料产业一直处在被遗忘的角落,之所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除了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门槛、专利壁垒和量产难度非常高,长久都被海外少数几家巨头垄断。随着以中微半导体、上海新阳半导体为代表的国内设备和材料企业成功打破国际巨头垄断,进入国际市场,标志着我国本土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产业取得质的突破,正式踏进新时代。

  随着半导体进入纳米时代,设备越来越成为芯片产业的关键,其中最难的是光刻和离子体刻蚀;而材料则成为生产中的石油,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材料和设备产业作为能够快速配合半导体制造实现成本控制、工艺提高的环节,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优化与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同样,在国际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工业高度垄断和集中的情况下(国际上每种领域只有两三家存在),国产厂家的“大丰收”不仅仅打破了国际上的垄断,并且在使国际竞争对手快速降价,以及帮助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建立全线可掌控的综合竞争力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