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京剧《萧绰·韬略札记》舞台灯光设计详解

大件事要分享到: 0
《阿拉丁·设计》 2016-04-27 912

摘要:中央戏剧学院2013级京剧系研究生毕业原创京剧剧目《萧绰· 韬略札记》于2015年12月15日至17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上演。《萧绰· 韬略札记》不仅是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研究生首部毕业大戏,更是2015年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教学计划内最后一部大戏。因它是我校首部新编京剧历史剧的特殊性,故在京剧剧作创新的同时,灯光设计也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试探着在传统京剧布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

  光影里的融合

  ——京剧《萧绰·韬略札记》舞台灯光设计

  文/冯德仲 张紫微

  剧目信息

  表演剧目:原创京剧《萧绰?韬略札记》

  出品人:徐翔

  监制:郝戎

  编剧:戴谨忆

  导演:郭跃进

  唱腔编创:郭跃进

  舞台设计:孙大庆、杨君韬

  灯光设计:冯德仲

  灯光助理:张紫微

  陈诗悦、张煜晗

  表演时间:2015年12月15-17日

  中央戏剧学院2013级京剧系研究生毕业原创京剧剧目《萧绰· 韬略札记》于2015年12月15日至17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上演。《萧绰· 韬略札记》不仅是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研究生首部毕业大戏,更是2015年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教学计划内最后一部大戏。因它是我校首部新编京剧历史剧的特殊性,故在京剧剧作创新的同时,灯光设计也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试探着在传统京剧布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

  剧本背景

  《萧绰· 韬略札记》是一部原创京剧历史剧,我校京剧系为响应国家政治号召,深化京剧艺术,并且为探索原创京剧的实践于教学,找寻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审美共通,推进京剧学术研究与发展,创作了原创京剧《萧绰· 韬略札记》。在排演过程中认真贯了彻京剧系的一贯品格和追求,牢牢地把握住京剧创作的高度、尺度和原则。

  首先,立足“大中华”历史创作观。本剧自始至终将辽宋之争定性为“同一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的暂时分裂和对峙”,改变传统京剧舞台中原(宋)与外族(辽)敌对不融的民族观。

  其次,展现王权背后的人性光芒。重新看待文史批评中的“宋弱媾和”,重新解读澶渊盟约的历史意义,并将弥散着浓郁历史孤独的“大谋为和人性美”与观众熟知的戏剧表现形式进行关照与创作。

  第三,展示一个女人的心路成长。本剧分四幕诠释萧绰从“王的女人”-“王的母亲”-“女人的王”-“王的归隐”的生命历程,揭开萧绰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面纱,赋予萧绰应有的人文品质和英雄情怀,展现原创京剧应有的历史厚重感和思辨气质。

  原创京剧《萧绰· 韬略札记》表达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情怀,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故事梗概

  本剧以辽宋时期历史事件发展脉络为背景,彼时辽宋两国之间的战乱纷争不断。时辽主耶律贤多病不支,内忧外患,宋主赵光义发起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岐沟关之战),均被辽承天皇太后萧绰指挥击败。公元1004年,辽兵锋正盛,萧绰率兵围攻宋澶渊北城,后与宋真宗议和,双方达成协议辽宋结百年之好,史称“澶渊之盟”。

  全剧围绕一条主线展开:辽宋的土地之争。表现为两个矛盾冲突:内忧与外患。

  内忧:此矛盾由萧绰与反对萧绰掌权的以突举、达剌二位大臣为首的朝堂重臣展开。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在讲武殿后另置内库,储贮金帛,名为“封桩库”,准备存满三百五十万后用以向契丹赎回燕云十六州,后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既有利诱又有大军压境,辽国突举、达剌等重臣为谋得私利在朝堂之上对此时还未完全掌权的皇后萧绰百般刁难,后在皇上耶律贤的支持下萧绰夺得主动权。与其说是众大臣不愿屈居女人的领导之下,不如说是个人私利与国之大义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的内忧,国之不稳。

  外患:辽宋战争,两国交锋并不仅仅只是两个国家兵力的比拼,更是两个国家当权者谋略的比拼,古代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壮大自己,根本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资源使自身得到发展。辽宋战争的矛盾就是发展与竞争的矛盾。

  通过描写从宋真宗为赎幽云十六州与大辽开战到之后的澶渊之盟中的双方人物的反应,着重刻画萧绰这个人物剧中的主题细腻的内心情感,防患未然的谋略,杀伐决断的手腕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全剧为刻画萧绰淡化了耶律贤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但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个英明的帝王对其皇后萧绰的信任与倚仗,为萧绰在后来战事中杀伐果决的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面对佞臣的陷害,萧绰不慌不乱联合忠良沉着应对并对战争局面做出透彻的分析使佞臣哑口无言。又在掌握了佞臣叛国证据的时候为保大辽江山稳固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一把火烧掉这些证据断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踏踏实实地做大辽子民为国尽忠。然先除内忧再平外患,萧绰善任将才韩德让为其举兵平乱,连战连捷,这样一位古代奇女子的胆识与谋略充分展现了她在位当权的王者之风。后当一切尘埃落定她却不贪恋权位还政于朝舍凝香,对新君寄以厚望,愿新君心系国家,愿大辽昌盛永不衰,这是全剧的最高潮,也是画龙点睛之笔,纵观萧绰一生可见其张弛有度,进退有方。

  本剧对萧绰的刻画均以事件的发生和萧后的反应作为推进,情节顺畅,环环相扣,对人物描写入木三分。并且本剧采用的内心独白以及歌队的形式丰富了表现手法的同时又促进了剧中人物的深入刻画,还大大地增进了舞美的创作激情,使之更完美地呈现。

  现实意义

  《萧绰·韬略札记》里萧绰这样一位古代女性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现在社会的发展要求新时期的女性具有萧绰一样的智慧和不输男儿的气魄,又兼有女性特有的温柔和奉献精神。再者萧绰主和的态度放至今天仍是世界的主题,拥护和平拒绝战争,给社会给人民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灯光设计

  将探索原创京剧的实践寓于教学,意在找寻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审美共通,从而推进京剧学术研究与发展。《萧绰·韬略札记》的舞台灯光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来进行创作。以下从灯光设计师的重要构思依据和画面支点——舞台场景和戏剧情节这两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本次灯光设计的创作历程。

  舞台场景

  舞台场景是戏剧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戏剧舞台的空间效果、空间构成、情景气氛和演员活动,同时也为舞台灯光设计提供了画面支点。通过剧本规定情境分析可知,本剧发生在大殿、野外战场以及特定的内心空间三个场景中。

  首先来谈一谈这次的舞美样式,通过图片可以看出舞台场景设计并非是真实还原古代宫殿的写实布景,而是以抽象的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给人心理上的暗示,表现宫殿及山川的意向。比如代表宫帏的帐幔,朱红的围栏以及庄重大气的类似于斗拱的大殿的木结构等;山川也不同于一些戏剧采用软景绘制的带有空间透视的群山,而是采用悬挂的小景片,同样以符号性质出现。结合舞台硬景对舞台空间的切割方式——以三面围绕的黑色平台将舞台划分为高低两个空间,又在舞台前区做出延伸,使舞台变为伸出式舞台。至此主要的演出空间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台上、中区和前区,在使用上根据他们的不同空间结构性赋予他们特定的表演内容。基于从导演到舞美设计的一致思想,灯光设计方面同样大胆采用传统京剧与现代戏剧布光相结合的方式,下面以以下三个场景的灯光效果做简要分析:

  大殿

  大殿是本剧的重要场景部分,萧绰解决内忧之患的问题均是在朝堂之上进行,除此之外大殿也不仅仅只局限为朝堂,也可泛指皇宫内部,又或宋廷内部。皇室建筑必定气魄雄浑色彩丰富,所以在灯光的处理上首先要满足皇家色彩和皇家气魄,颜色可选明黄、金黄和红色等暖色系色彩作为背景底色,色温要控制在较低值(约3,200K),亮度需要在人眼可以接受的舒适度范围内大幅提亮,且需多光位布光保证人物光均匀立体,景物光层次丰富。主要人物根据剧情需要或当场次的服装及妆容的不同,在亮度值不可再提高时,可适当改变光源色温值从而来达到突出主要人物的目的。这些因素综合不仅是满足情境感觉和假定环境的要求,也与传统京剧一桌二椅戏剧重心只放在表演者身上的多光位小光比布光方式不谋而合。

  但结合具体情境又略有不同,例如在第一幕时就有几重变化:当辽主耶律贤病重坐于帐幔之后,萧后在前准备汤药侍疾时,此时的假定环境应该是内宫,后区光(天地排)需压弱到适当数值,靠亮度与色纸的关系将色彩调整到合适的饱和程度,一定要烘托出行将就木的帝王在内宫修养的氛围,并且着重利用逆光和侧光勾勒人物,制造影影绰绰却又不失细节的人物造型感。与此同时前区光一定要均匀且提高亮度,模拟传统京剧的全光位布光手法。当韩德让汇报完,萧绰暗自忖度,虽是唱腔但情境上类似话剧人物内心独白,大胆融合话剧布光手法,将除萧绰人物光以外的其他光压弱,着重突出强调萧绰此时的内心情感和暗自思量。这种处理手法在此剧中几次运用是这次灯光设计的一大特点。

  之后在大殿朝堂之上的戏是集中在舞台中区和前区两个表演区域,王者坐于舞台正中,无疑这将是布光的中心点,由中心点向外延伸进行亮度、色温以及色彩上的变化来形成有层次的画面,涉及到人物调度变化的小cue,在主色调色彩不变的情况下靠人物造型光的亮度变化、光比变化以及位置变化等来调节。

  大殿一般以金色为主,但根据每一幕内容的不同,大殿大面积染色的选择上也可以根据要着重强调的内心情绪、矛盾冲突或所需造势的情形来改变,在烧竹简君臣矛盾最大激化,萧绰又以绝对王者之势进行绝对镇压且得以收复人心,这是一场在内心上的征服拉锯战,灯光采用了最浓烈的红色,不仅代表着火,还代表着激烈的争斗和萧绰强大的内心气势。

  野外战场

  野外战争场景在京剧表演艺术中通常为武打场面,称为武场。武场的变换,色调上多采用冷色,光源方向上采用多光位布光方式,注重人物在运动过程中立体饱满的形体效果,变化节奏上采用跟随锣鼓点节奏变化而变化的方式,但由于剧场条件和灯具条件的限制——所有的染色均通过常规灯加换色器的方式完成,并且受硅号和吊杆承重的限制在满足京剧照明亮度要求的基本条件下无法完成分组换色等事宜,所以在不黑场的情况下并没有大的场景上的颜色的变换,只采取对人物造型区域光的改变来配合锣鼓点的节奏及武打场面的转变。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及落成的舞美方案的要求,在后方悬挂的远山的处理上就需要灯光设计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包括:首先如图所见6#、7#灯杆的高低位置,因为6#灯杆上不仅挂着天排、吊杆侧还需要承担平台下方场地的一道逆光,当然这些都是在三面围绕的最底沿为4.5米高的黑丝绒后方,需要将这道灯杆精确位置保证各方面光有效而不受影响后,调整7#灯杆的位置。7#灯杆的逆光主要用于平台上人物逆光的造型,在保证有效的情况下不得影响6#灯杆天排的使用,最重要的是在白纱上不得有影子影响画面的干净整洁,所以确定这些高度、角度、及间距算是为远山获得的“造型光”的一个铺垫。然后就是怎样通过控制最后一排逆光的亮度使光能通过漫反射投到群山上达到造型目的,上述提到的前提很重要,并且要求平台的颜色是浅色不得铺吸光材质,以便更好地促进光的反射,算是一灯两用。

  内心空间

  萧绰有多次展示内心情感的唱段,在此时的处理上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心独白似的处理方式,还有站在高平台上时,从两侧平台的舞台最前端脚光的位置放置的1,000w聚光灯,交叉向平台中心打的光。它的主要目的是在补充人物脸上的照明光,同时投射出多重人影,也是使人物内心情感向外表现,使之具象化的一种手段。

  戏剧情节

  戏剧情节是戏剧作品的重要部分,戏剧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与戏剧冲突全部需要通过戏剧情节来实现,这样戏剧情节便成了一切舞台创作的基础。通过不同的舞台创作手段来把握戏剧节奏,营造戏剧表演所需的空间气氛是灯光设计所要努力的方向与原则。

  首先皇帝耶律贤之死是本剧的一个重要情节,耶律贤死后国之重任落在了萧绰身上,这是萧绰由后位走向帝位的重要转折点,但对于剧中人物本身而言更是夫妻间的生离死别。耶律贤对萧绰托以重望,他即便再放心不下也要走了,萧绰再无助也要撑起这份嘱托,夫妻互别唱出了阴阳相隔的凄凉与要完成遗愿的坚定。在灯光创作的过程中,此处无疑是要重点造势的,需要一种凄凉的色调来烘托悲凉的氛围,基调定为蓝色,均为低色温光源加换色器来完成,光位采用逆光和侧光。对耶律贤增加了高色温追光补其苍白的脸,为更突显他面色惨白,不似活人的状态。更添加了两台雪花机来烘托此处的“势”,让观众也融入到了他们二人的情感之中,充满痛惜与无奈。

  再者,本剧烧竹简收复重臣的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戏剧情节,此处在处理手段上对火炉有一个单独的交代就是:火炉上来的一瞬间,只有一束很亮(亮度100%色温5,600K)的红色顶光打在火炉之上,光圈很小,停顿三秒钟其他光渐起。这样的处理大有深意:一,它是折服众臣的手段;二,一把火烧尽前尘往事概不追究,暗自展现了萧绰的气魄。

  最后,本剧的最高潮,萧绰还政于朝舍凝香,灯光的处理方式上无疑是要最热烈精彩、大气磅礴的,人物造型的光区全部要缩小,光束全部集中在萧绰身上,要有气势有层次。褪去龙袍还凤袍,在灯光的辅助下塑造出一个光鲜亮丽的一代女王形象。

  结语

  本剧自导演的思路——无论是立足于各民族融合的大中华历史创作观,还是在原创京剧实践于教学时找寻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审美的融合,都促使灯光设计大胆找寻并采用传统京剧与现代戏剧布光相结合的方式,将不同的表现形式与手段融合在一起,成就了这一部原创京剧《萧绰·韬略札记》。

  注:这次演出的北剧场总用电量为180千瓦;常规灯147只(部分可带换色器),可用硅箱回路为70个,每号4,000W;电脑灯8台,直放回路20个,每号2,000W;吊杆9道承重为180千克。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三个区域都有重要戏份的京剧演出来说,条件略显艰苦。但抛开创作过程中的困难而言,最终效果还算理想。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