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3月刊NO.65 > 正文

专题策划:景观照明舞台化

2017-04-20 作者: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我们试图用“文旅灯光”来定义这一风潮,但北京锋尚世纪景观事业部总监王雪晨却认为现在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我们用“景观照明舞台化”来描述这种趋势,而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院长荣浩磊表示,任何手段都只是一种表现的方法和途径,没有必要贴标签。

   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广州亚运会、2014 年 APEC 峰会、2016 年杭州 G20……无论是体育盛会还是国际经济峰会,在国人心中流传下来的更多是关于“文化”的印象。在经济稳步发展、生活品质提高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滋养了“文化旅游”产业,照明作为文旅产业的一部分,也刮起了一股风潮。

  我们试图用“文旅灯光”来定义这一风潮,但北京锋尚世纪景观事业部总监王雪晨却认为现在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我们用“景观照明舞台化”来描述这种趋势,而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院长荣浩磊表示,任何手段都只是一种表现的方法和途径,没有必要贴标签。

  正如大部分正处在变化、发展中的事物或现象一样,当我们没办法一下子给出精准的定义时,则会尽可能以已知的事物去加以描述。《黄帝内经》对于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是这样论述的:“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也就是说,新事物产生,是“化”的过程;旧事物发展到盛极的过程,是“变”的过程。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二者的界限渐渐模糊,“化”字成了时髦热词,常用于描述某种变化中的现象或趋势。这样考究起来,用“景观照明舞台化”这样的词也许还算是恰如其分。所以,我们姑且用它来代指这种趋势——越来越多舞台灯光的理念、手段、灯具等被应用到景观照明中,衍生出包括多媒体实景演出、灯光秀、主题公园、宗教 / 神话传说主题旅游等在内的文化旅游灯光项目。“变”与“化”相生相随,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性,还有更多的想象和发展空间。我们观察,我们分析,我们探讨,我们研究,

  以更好地构想和设计未来。

嘉宾访谈 : 荣浩磊、许楠、胡耀辉、王雪晨、黄荣丰、吴维亮

  荣浩磊 Rong Haolei

  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北京清城同衡照明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

  “我觉得文旅灯光应该是可持续的,能解决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近年来,文旅灯光项目非常火热,您觉得这些年国内文旅灯光的发展方向怎样?

  荣浩磊: 文旅照明的发展源于它的驱动力,做文旅照明的动机是什么,哪些能被定义为文旅照明。文旅即文化旅游,从个人需求来说,可能是以探奇求知或者增长风土人情的体验为出发点;对于企业来说,更多是从经营的角度,寻求回报;政府则是从城市经营的角度来切入。从自身表现上看,文旅项目与照明的结合,还要考虑它的业态经营模式。

  我觉得照明跟整个旅游策划应该是紧密相关的,不一定是核心,但应该是配套和支撑。比如上海新天地和新加坡克拉码头的夜景处理,跟文化旅游的结合就比较紧密。一个特殊的物理空间,提取它所包含的特色文化,佐以照明,给予受众全新的感官体验,满足以上几点才能称得上是文旅与照明的结合。

  从发展方向来说,我觉得文旅照明应该是可持续的,能解决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不是每一个大事件都会发展成为一个长久的文旅项目,得看它的商业业态、前期的规划、成本和资源的投入及落地实施的执行。另一个发展方向应该是主题性和差异化。

  您个人在设计理念和手法上有没有一些转变?

  荣浩磊: 清控光电每个项目都会追求差异化,设计不可能是一个复制性的行为。我们团队本身比较大,所以我一直强调整个团队的多元化,不同的项目搭配不同的设计师,每个案子基本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因时因势来设计,都具有它自己的文化和地域特征。

  文旅灯光项目主要有哪些?

  荣浩磊: 一种是主题比较鲜明的,比如延安、井冈山等红色旅游,拥有很突出的教育目的,而且它本身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够让人身临其境地引发一些联想,所以在深层内容的表达上会比较强烈。

  另外一种,像早年的龙门石窟、镇江金山湖、九华山的佛教广场,根据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神话传说去结合和凸显主题,它的情绪是有组织的,遵循人群正常的游览空间及时间的顺序、停留的时长等客观条件,融合照明表现手法,以调动人的不同情绪。

  还有一些是对旅游配套设施的强化和拉动。我们说,老天爷给的很多,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不多。一些风景旅游城市有很好的自然资源,“好山好水好寂寞”,如果在城市的建成区增加一些现代生活的体验和配套,和整个自然山水形成互补,就可以对当地的旅游经济起到很

  好的拉动作用。

  怎样看待“景观照明舞台化”的趋势?

  荣浩磊: 很正常,因为技术的进步肯定能创造更多新的可能性。另外是因为人的想象力和心理预期,总会追求更新的体验,而技术提供了支撑和可能性,所以我觉得这是很自然发生的。就像没有电光源的时候,大家只能点蜡烛、点灯笼,但是有了灯光以后,就可以在同一个场景里,做深层次、多元化拓展。不一定是单一的“景观照明舞台化”。

  您对于舞台灯光的涉猎如何?

  荣浩磊: 我对舞台灯光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一些同行、舞台灯光设计的交流活动。大概在四五年前我们跟国外的舞台灯光师交流,他们会说,舞台和景观是两个门类,基本上是分开的。随着照明手段的可控性、灵活性的增加,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分明,开始产

  生某种交融。像我们现在对一些特殊的舞台手段也比较感兴趣,会用到一些城市级别的大项目中。这两者我觉得不用再把它们生硬地区分开来,而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去灵活调动。

  怎样把舞台手段应用在景观项目中?

  荣浩磊: 对我来讲任何手段都是方法,还是要从人的感知和需求出发,我们经常会寻找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来协作完成一个大的项目,我觉得不用去强调手段的差异,大家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要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和满足人在特定场景的特定心理需求。

  有人说,舞台灯光设计的发挥空间比景观灯光设计的发挥空间更大。您怎么看?

  荣浩磊: 我觉得这是一个心理反映的问题。在设计里有一个原则,是要响应人的心理恒常性,也就是人在某个场所的心理预期是什么样的,如果能跟它结合,会是一个更加成功的设计,如果有冲撞,就可能引起争议。

  人去舞台观演,心里预期的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特殊的身心体验,追逐夸张的视觉表现。平常生活中不需要时时刻刻如此,可能只是在某些重要的时段比如重大的节庆才有类似需求。所以我觉得景观照明设计的包容度更大,在适合的时间、地点,运用丰富的场景和多元化的技术表现手段,可以展现出比舞台空间更加多种多样的效果和风格,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景观照明设计的包容度更大,在适合的时间、地点,运用丰富的场景和多元化的技术表现手段,可以展现出比舞台空间更加多种多样的效果和风格,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许楠 Xu Nan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

  “景观照明舞台化”有哪些表现形式?

  许楠: 我觉得它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一种是类似于一江两岸这样的建筑媒体立面灯光秀,在城市的尺度下,把建筑立面、公共空间当作舞台,运用媒体立面、灯光投影等方式进行灯光表演;另一种是实景山水演出,比如张艺谋印象系列,把精美的自然景观当作舞台背景,结合文化情景剧,进行舞台剧表演或灯光秀演出。

  从这两种形式的表现效果来看,我认为目前第二种形式的效果更好一点,更具艺术感染力。一方面是因为基于自然山水的秀美载体,另一方面在于他们的设计者往往从文化戏剧创作的角度去编辑灯光视觉效果,对艺术感染力要求更高,构思更具想象力,不受拘束。而城市尺度的灯光项目由于本身载体多、尺度大,城市决策者往往喜欢追求宏大场面,导致急功近利,攀比亮度,存在设计方案不够专业、缺乏专业评审与论证,仓促上马等问题,最终的效果常常让人感觉很粗糙,更谈不上艺术造诣。

  怎样看待“景观照明舞台化”这种趋势?

  许楠: 它首先反映的是老百姓的需求,震撼的城市夜景灯光对于市民来说是一种娱乐项目。而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它是刺激旅游经济的手段。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如果不分区域不分范围地到处复制这种形式,会造成千城一面,导致城市文化的缺失;盲目追求亮度,追求大投资、大场面的攀比心态,不仅导致光污染的产生,还浪费能源;粗制滥造、缺乏审美的快餐化建设,更是对城市景观的破坏。

  您认为做得好的“景观照明舞台化”的项目

  许楠: 其实有很多好的案例。国外的比如里昂灯光节,品味很高,日本大阪城的灯光秀也不错。国内的话,我真正去参观的地方比较少,感觉 G20 的动画效果做得还可以。但是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比较差,无论是光色搭配还是构思创意,尤其是在艺术品位上,跟国外还是有差距。

  如何评价国内的灯光节?

  许楠: 我参与的灯光节不多,不能算非常了解。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总体还是进步的,还出现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灯光节,比如以民间灯饰为主的四川自贡灯光节,以灯光投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首钢灯光节。但是,相比于国际知名灯光节,国内灯光节太缺乏活力了,灯光设计品味也不高,不够吸引人。

  如何改进?

  许楠: 从设计的角度说,国内灯光节必须走出“低端陷阱”,走向高端化,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品味不高的灯光小品,把灯光节办成低端灯饰或者粗制滥造的舞台,应该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参与到灯光节的设计中,拉高品味,形成吸引力,打造国际影响力。从经营的角度说,目前国内很多灯光节都是赔本的,没有经济效益,就难以持续,所以必须健全运营机制。我们不仅要思考钱从哪里来,还要拿出合理的策划方案。没有策划,没有运营维护,自然也不可能吸引好的设计师参与,这就造成了“烂设计—烂经营”的死循环,于是国内灯光节只能在低端环境徘徊。

  胡耀辉 Hu Yaohui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秘书长兼灯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与景观灯光相比,舞台灯光的特点是什么?

  胡耀辉: 舞台灯光设计有三个要素:影调、节奏、情感。“影调”强调的是画面艺术化的营造,我认为景观照明的着重点只是强调了舞台灯光设计要素里有关画面的影调处理一个方面而已,它是相对静止的。“节奏”指的是舞台灯光除了空间之外,还有一个时间概念,舞台灯光创作除了画面“影调”的处理外,还需要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等各种富有韵律的节奏变化处理。“情感”着重指设计者的情感,即创作态度,这个态度决定了舞台上光色的饱满度,光质的软硬度,包括灯具的使用数量等等方面。就像前段时间我做一个抗日题材的戏,里面有一幕,当我们战胜了日本人,举着红旗吹着冲锋号的时候,我的灯光就要表达出那种极

  其威风、扬眉吐气的感觉。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有的情感,我开玩笑说,要是换个日本人来设计,是肯定做不出来的。所以,我说情感恰恰是舞台灯光的灵魂。景观照明不能把情感和节奏当成独立的要素来处理,做得好一些的景观照明作品可能会把它们包含在影调要素里,所以它的张力、表现力可能不及舞台灯光作品,无法让观者得到一种极致的情感释怀或者释放、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您是否有过景观灯光设计方面的经验?

  胡耀辉: 单独以我挂名的项目目前还没有,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也想去尝试。从我目前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我认为现在的景观照明还存在很多遗憾,比如光污染,以及缺乏对创作的尊重。

  我觉得景观照明应该是一个创作活动,而不只是一个项目。项目偏向的是商业、工程的概念,讲求投资回报,它与创作是有冲突、有矛盾的。我有一些学生在做景观照明,从他们的反馈来看,设计和工程施工常常是分离的,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景观照明不那么重视艺术创作规律,它演变成是一种经验而不是创造。我希望在景观照明领域里,不要用技术、经验胁迫设计师,因为这在戏剧灯光界是不可能出现的,灯光技术绝对是依附于灯光的艺术,绝不可能炫技,炫经验。当然,舞台灯光设计可能只是在一个方寸大小的舞台上实施,比较好把握;可是到了实景,由于景观照明的体量比较大,技术参数要求复杂而致使设计被淡化了吧,但我觉得这个状态是不可取的,带来的后果是不好的。

  目前国内景观照明设计的发展情况怎么样?与舞台灯光设计的发展相比如何?

  胡耀辉: 我认为现在的景观照明无论是创作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养的过程。不像我们戏剧学院的舞台灯光专业,已经延续了几十年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我们不只是授予学生以技艺,更重视学生的文学、美术、音乐素养的培育,景观照明也迫切需要重视学科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避免景观照明的雷同性,缺少艺术性和创造性。

  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景观照明和舞台灯光行业的繁荣。相比历史较长的舞台灯光,景观照明是一个新事物、新行业,高速的发展之下,一些粗制滥造、光污染现象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也会慢慢受到大家的重视。

  有人说,舞台灯光设计的发挥空间比景观灯光设计的发挥空间更大。您怎么看?

  胡耀辉: 那是肯定的。灯光创作对于戏剧舞台的重要性甚至比在影视行业中也显得更高些。因为对于舞台而言,灯光相当于影视里的摄像机,无论是特写、中景还是远景,这些推拉摇移的镜头语言在舞台上都是通过灯光的焦点意识来控制体现的。而目前一些景观照明作品不仅没有这些推拉摇移的要求和处理,而且没有时间的要求和处理,它的严格性没有舞台灯光那么强,因此我们景观照明的观念要变。

  怎样看待“景观照明舞台化”这种趋势?

  胡耀辉: 这个概念很好,说明景观照明行业开始重视艺术性的东西,甚至是戏剧化的东西了。戏剧和艺术还不太一样,艺术相对而言是比较共性的,而戏剧更个性一点。戏剧讲究“戏”,首先要玩起来,玩得巧妙、投入。所以想把景观照明做得更艺术化、戏剧化,这个意识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来看国内的景观照明在这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比如说我们的建筑照明基本上就是房子顶上面勾线,墙壁照明就是弄个洗墙灯,桥梁照明就是洗墙灯打下去、勾点线条再来点投影等套路,本来我们中国的建筑就没特色,如果照明也没特色,就更麻烦了。

  如何看待现今火热的“文旅灯光”市场?

  胡耀辉: 这是个很好的现象。我们中国人现在的业余生活仍然很单调,离小康生活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国家发展文旅项目是有必要的。而站在专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思考怎么让文旅灯光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王雪晨 Wang Xuechen

  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景观事业部总监

  北京锋尚熠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什么时候从景观照明转到舞台灯光领域的?当时是怎样考虑的?

  王雪晨:2010 年的时候,我做照明设计也有八九年的时间了。因为我是做纯设计的,思考的都是设计的事情,当时觉得专业上遇到一些瓶颈,总感觉灯光还有更大的空间,所以迫切想要接触到一些新的内容、新的知识、新的领域。看到像奥运会那样的灯光,感觉可以用到景观领域里来,我就开始寻找这样的团队,后来就找到了现在的公司。

  您有舞台的专业背景吗?

  王雪晨: 没有,所以后来发现有很多舞台知识需要去学习和增进。舞台的每一个手段放到景观领域来,从设计上来讲,都是一次创新,所以这两个领域的融合非常可贵。

  舞台灯光的特点是什么?

  王雪晨: 首先,舞台灯光不吝啬用颜色,比较追求色彩的饱和度。但一般来讲,每个色彩代表一个含义、一个语言,需要谨慎地用。另外,舞台灯光比较直接,而建筑照明比较含蓄,

  像投影表现的是纯粹的影像内容,表达主题很直接,而一些建筑照明是需要解读的,如果设计师不讲,受众有时候是难以理解的。

  从含蓄变得直接,有没有落差感?

  王雪晨: 一点儿也没有,反而觉得这样更好。因为建筑照明设计师表达自己观点的空间非常小,无论怎样表达都是在表达建筑。我现在从事的事业,设计师的观点可以直接传递给受众,这是比较好的沟通体验。

  怎样定义您现在所做的项目?

  王雪晨: 很多人粗泛地称之为灯光秀,我觉得不准确。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觉得这是一个充分的跨界,以景观为载体,但更多地依赖舞台的技术手段和设计理念,是介于纯舞台灯光和纯景观照明之间的新的灯光设计门类。

  最开始有哪些有代表性的项目?

  王雪晨: 比如,我们承接的上海外滩跨年 3D 投影秀和上海中心的艺术灯光秀。在这以前是一片空白,很明显用常规的景观照明是满足不了的,做舞台灯光的又搞不清楚怎么把舞台的设备放到景观环境里,所以我们团队就起到了把这两个专业融合到一起的作用。

  舞台化的手段与景观照明的融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

  王雪晨: 分硬件、软件两个层面来讲吧。硬件上,舞台的设备不太注重灯具的紧凑性,不追求小巧或者光效,它追求的是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往往体积大,而且防护性能不高。要是把舞台设备放到室外环境来,就要解决IP等级,以及和建筑结构的融合等问题。

  软件上,建筑或景观照明表达的内容要依附于建筑或景观本身。而舞台灯光,比如投影,跟建筑至少是一种平行的状态,它要呈现的是城市的热点或文化,而不是建筑要表达的东西,建筑只是一个载体。

  有哪些您觉得做得很好的“景观照明舞台化”的项目?

  王雪晨: 国外,像迪拜的哈利法塔灯光秀,毕竟高度摆在那,还是起到很震撼的效果。我们国内,像上海中心、珠海长隆都很有标志性。还有一个是延安的宝塔山红色旅游项目,我们在山体上做了一场秀,就是运用了舞台的技术和手段,以景观为载体呈现延安的文化和中

  国红色革命的历史。

  目前做文旅灯光项目的是景观照明设计师还是舞台灯光师比较多?

  王雪晨: 景观项目的体量大,很多景观照明设计公司开始逐渐涉猎这一方面,相反,舞台灯光的这波团队因为一直在艺术领域,可能会顾及不到景观领域,还有就是做舞台灯光的老师们有时候不愿意做一些市政的工程,反而景观行业的包容性比较好。

  您觉得这种趋势对于照明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王雪晨: 基于我们现在整个市场环境,比如房地产整体没落以后,各地都在挖掘和打造自己的文化,做自己的旅游产品,以往的景观照明手段在这种形势下已经显得很匮乏了,是时候要进行一次升级了。这应该是一次很好的提升机会。

  会否担心光污染等问题?

  王雪晨: 是的,文旅灯光全面铺开之后,就会面临一些问题。很多不专业的团队已经开始从事这方面的业务了,根源还是一些项目的要求不高,甚至就是要求“炫”。把艺术灯光完全当成“秀”来做,是很危险的。

  预估以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王雪晨: 现在有些东西品味不高,但是不代表它以后不会变好,优胜劣汰是肯定的,但要基于整个市场的需求来看。如果市场还是需要高、中、低端各个层次的项目,那么低端的项目也能发展得很好;如果市场未来需要艺术灯光成为作品,并且越来越有品位,那低端的东西肯定是要淘汰掉的。

  黄荣丰 Huang Rongfeng

  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景观照明舞台化”的趋势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黄荣丰: 在雅江开始建立自己的景观照明品牌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一种趋势。

  是为了顺应这种趋势才设立景观照明事业部的吗?

  黄荣丰: 雅江的景观灯主要以颜色、控制技术为特点。当时设立景观照明事业部主要是依据公司的技术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很多作品都是以色彩为主,这在当时是很重要的代表。

  舞台和景观的业务量各占比重多少?

  黄荣丰: 舞台类的项目大概占到 60%~70%。景观类我们很多都是配合景观设计师,做一些创意的项目,一般从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了。我们的灯具跟他们原来使用的一般建筑照明灯具区别还蛮大的,可以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雅江从舞台走向景观,相比一直做景观照明的企业,有什么优势?

  黄荣丰: 主要是颜色和灯具的控制上会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有很多技术是原来做建筑照明灯具的企业所没有的,我们也更懂得怎样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

  还有哪些品牌也在走舞台和景观两条路线?雅江有何过人之处?

  黄荣丰: 真不多。相比而言,我们会更加理解景观的市场。

  “景观照明舞台化”在灯具的研发设计上怎样体现?

  黄荣丰: 我们会把舞台上标准的东西放到景观里面,所以才会有景观照明舞台化这样的说法。现在像一些特色小镇这样的项目,会用到大批量的舞台灯,但目前的舞台灯是不能完全适应项目的需求的,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两方面的需求融合起来做灯具的研发。

  这次雅江举办的“文旅项目舞台灯光与景观照明的应用与创新”论坛活动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黄荣丰: 景观跟舞台现在隔了一层纱,每个人都觉得我能看得到,但都不知道要怎么跨过去,我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场活动,把这层纱给捅破,把市场做大。

  吴维亮 Wu Weiliang

  广州市德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舞台灯光到景观照明,我们在做减法!

  德晟从 2013 年开始进军景观照明领域,发展

  到现今有哪些进展?

  吴维亮: 从销售额来看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 2014 年还不到 7%,到今天为止已经达到 30% 左右。这个占比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从舞台到景观也算是一种细分领域的跨界。

  这种跨界是怎么开始的?

  吴维亮: 2010 年广州亚运会,海心沙开幕式主场馆的户外实景演出用的就是德晟的产品,总共 2,000 多个。场地有一个 30 多米高的瀑布,打下来会形成一定的积水,在开幕式之前的整整一个半月,我们的灯就在那里不断进行测试,最后百分百通过。亚运会还没结束,我们就接了深圳大运会前海后海、中山公园等景观亮化项目。项目完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的产品还可以应用得那么广泛。以前,我们给国内做景观照明的企业做配套,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收集了很多客户的需求,所以 2013 年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团队,把这个业务变为我们的主营业务之一。

  从舞台走向景观,相比一直做景观照明的企业,德晟有什么优势和瓶颈?

  吴维亮: 舞台灯的核心优势是它可以用作“画画”的笔,你想要画出什么样的画面,它就可以怎么画。相对景观照明来讲,这是第一优势。景观灯具可以在舞台灯的基础上,把某些功能减少,把稳定性和成本控制好,就基本可以了,相当于是在做减法。

  另外,我们也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把结构、防水、防 UV、防信号干扰等等问题做到优于传统景观灯具。再应用多年舞台灯具研发中积累的光学、结构、电子、散热等专业领域的经验。我们做了多个世界级的项目配套,也做了无数个世界一流的演播厅及舞台剧,对光质量的理解、光对艺术的表现、对光的控制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积累。舞台和景观虽然不同领域,但是对于德晟来说可能就是稍带手的事,甚至都谈不上跨界。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会给设计师提供更多可能性或让他的设计更完美,这就是德晟 VIKYart 品牌存在的价值。

  预估未来的发展方向?

  吴维亮: 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国家政策导向来驱动市场,特别是基于近年旅游、文化的需求,我们可能会开拓一些新的领域。未来市场会更加细分,大家可能觉得文旅演艺是一杯很好的羹,但不是谁都够得着的,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综合的条件。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