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11月刊 NO.62 > 正文

【巡光计】上海城市若干节点夜景照明调研记录报告

2016-12-06 作者: 来源:《阿拉丁·设计》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上海,从一百多年前松江的一处滩涂,随后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太平天国与满清的战争带来的军火贸易,又让上海免遭战火屠戮;洋务运动和各国领事租界让上海成为万国博览会,凭借着地理优势和海运贸易,上海蓦然间又成为中国最为开放、最有活力的国际都市;如今,上海依然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引领着中国的未来。

  上海的宏观认识与照明现象

  上海,从一百多年前松江的一处滩涂,随后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太平天国与满清的战争带来的军火贸易,又让上海免遭战火屠戮;洋务运动和各国领事租界让上海成为万国博览会,凭借着地理优势和海运贸易,上海蓦然间又成为中国最为开放、最有活力的国际都市;如今,上海依然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引领着中国的未来。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行大规模夜景照明改造的城市。1989年,外滩亮灯,经过几轮改造逐渐定型,用金黄色光芒染亮沿江欧陆风格建筑,在大面积染色的同时对于建筑细节做局部重点投射,形成视觉活跃和变化。外滩照明开启了中国城市照明以街道为主线、以立面为内容做亮化蔓延的新常态;它至今仍是全国历史街区照明设计的典范,这种对于古典建筑的大规模照明改造即使在欧洲也很少见。

  今天城市照明中的所有类型上海都有,比如说商业综合体有新天地、梅隆镇,历史街区有田子坊、外滩,宗教建筑有静安寺、徐家汇天主教堂,传统古镇有朱家角、练塘,园林景观有豫园,都市商圈有徐家汇、南京路,金融贸易区有陆家嘴、虹桥,还有各种地标建筑、历史建筑、特色建筑、艺术前卫建筑、文化创意园区、老居民区、城市开发区,景观长廊……上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以道路为框架链接起各个节点,辐射成网。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建筑照明、商业照明、文旅照明、古镇照明、文化照明、灯光秀,以及从淮海路、延安路高架桥上运动中观察到的城市广延层次感,形成的照明节奏高潮——这一切让上海成为一个光之场。

  城市照明品质

  城市照明的品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视觉效应,二为光的应用。视觉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光环境的秩序性、合理性、审美性、延展性;光的应用则是指灯具的眩光控制、光源物理、光色品质、照明条件。这两者紧密配合,缺一不可。

  城市中元素繁多、空间复杂,有时候在同一个场所中会出现很多种“视觉效应”,彼此冲突、矛盾。照明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要积极介入、梳理、引导、规划各种光现象的产生,让城市照明更更科学、更理性、更具艺术感染力,从而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照明调研准备

  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主体,是最大的视觉观察物以及第一印象来源。上海的外滩建筑集中建设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多数以混搭的殖民古典风格为范本集中成片展现。外滩对面的浦东新区则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主要特色,展现出上海生机勃勃的新面貌。近江的楼宇较矮,远江的建筑较高,形成错层的背景衬托关系。建筑的立面姿态各异、互不相让,近些年更是以更高、更壮观为显著标志——表面上是在展现当代经济的繁荣,其实内里是一种咄咄逼人的权势心态作祟。它们在城市的夜景中也是各自为政——巨幅屏幕,色彩突兀,横向、竖向、斜向不同的灯光线面组合,和建筑形态无关,也和这座城市无涉。

  上海做为一个超大型国际化都市,做它的城市照明调研必然是一件费力费时的事情。我曾经问过一位老上海人,你了解上海多少?一句话倒是难住了他。为什么我们身处上海却不能准确地讲出上海的种种?因为上海是一个驳杂融洽的城市,内容太多反倒让人抓不住重点和本质。我们做上海照明调研也是这个道理,想要事无巨细地去说明上海,想必最后会劳而无功。不如究其一点,借以思考这一点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

  田子坊照明现象

  田子坊是一处自发形成的文化艺术街区,位于泰康路打浦桥地区。1998年以前,这里还只是一个生活集市,沿着巷弄保留了诸多民国时代的民居和老旧厂房。由于地理位置突出、传统氛围浓厚,于是吸引了一批艺术家进驻,创办了工作室和工艺品商店。前来的艺术家包括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在名人效应和艺术集会的作用下,很快这条小弄就成为了上海的艺术圣地。于是,政府顺势对这里进行了道路环境整治,规模化地做了区域业态调整,积极引导更多创业者进入。“田子坊”的名字也是请著名画家黄永玉取《庄子》中“田子方”这一子虚乌有的人物名字谐音而成,如今已经成为上海时尚的代言词。

  为了烘托节日气氛,管理者在田子坊沿街行道树上挂上了彩色灯饰,行道树遮蔽了高压钠路灯的光,让地面变得有些昏暗。在节日氛围营造上,我一直没见到什么有新意的设计出现,不管是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发光树还是上海的火树银花。田子坊的街道照明主要依靠商店的招牌光和室内光,从商业气氛营造上来说这不算成功。我们随机进入田子坊参观,这片区域并不大,里面的街巷更是狭窄,加上国庆人流密集,让这里人声鼎沸宛如集市。这样的空间自然不会有大规模的高档商店,沿路都是一些卖首饰、化妆品、咖啡、甜品、鞋包等小门面。这里也有一些自发的没有经过刻意设计的照明手法,比如将过道的楼板投亮,形成反射照明,但由于所用的灯具品质不好,反倒给人低端的感觉。红砖建筑沿着门头招牌拉满了电线,也许这样的状况更符合市井风格。

  (图1)田子坊的照明呈现自发和无组织状态,但这也是它让人感到最亲切和自然的地方。

  在我们这些设计师的眼中,田子坊完全是一个缺乏设计感的地方。城市的细节性空间为什么不可以自发和无组织,以便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亲切?当我们集体习惯了权威和整齐划一的时候,其实也就失去了对于城市生活原初的感动。当下的传统历史街区多数是经过政府的大规模改造建设以后所形成的,刻板教条的仿古风格再配合手法雷同、灯具单调的照明模式,形成完全人为的街景。但是,往往几年后灯具或者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前期投入的灯光陆续灭掉,而商户自发形成的灯光不断出现,业态经营灵活的街区就会逐渐繁荣起来,出现多种多样的原生态灯光。

  然而,田子坊不是这样的,在它形成的初期没有政府的参与,也就没有那些刻意人工的大规模灯光建设。等到它发展起来形成集市的时候,政府的行为也只在于扩大它的影响,完善它的基础设施,已经来不及再做照明改造,于是田子坊就呈现出今天这样一种在设计师看来颇为“混乱”的局面。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