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10月刊 NO.61 > 正文

嵩口镇关于乡土照明的实践与思考

2016-11-11 作者: 来源:《阿拉丁·设计》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本期《巡光计》,主持人将通过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夜景照明设计的实践,思考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乡土建设该如何进行,而照明作为乡土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又该如何实施。毕竟白天和黑夜是一天的分属,夜晚的乡村也需要安全、舒适、便捷的光。

  巡光计第四期

  江海阳

  国家一级照明设计师

  2017 年阿拉丁神灯奖提名委员

  导读

  本期《巡光计》,主持人将通过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夜景照明设计的实践,思考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乡土建设该如何进行,而照明作为乡土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又该如何实施。毕竟白天和黑夜是一天的分属,夜晚的乡村也需要安全、舒适、便捷的光。

  嵩口简述

  嵩口是福州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称“嵩阳”,位于福州永泰县西南,大樟溪上游,历史上是尤溪、德化、仙游、莆田等地物产的集散地。凭借着水运资源的优势,嵩口古码头曾经是各地货物中转的重要航运节点。这和福建很多至今保留完整的古村落很相似,比

  如桂峰村、培田村、芷溪村……都是因为交通而发达,因为交通变迁而没落,但相应也保留下更多乡村面貌和记忆。几年前的嵩口镇不可避免地随着大环境的变迁而逐渐衰落下去,农业特产税的取消和林业木材的减少,使农业荒废,年轻人离开家乡。作为永泰的区域大镇,嵩口一时陷入发展瓶颈。恰逢此时台湾“打开联合”文创团队看上了这块深山里的风水宝地,对于文化旅游的渴望让镇领导和台湾文创团队一拍即合。从 2014 年文创团队进驻嵩口到今天形成了福州有名的“嵩口模式”,这三年时间让嵩口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环境得到整治,将经典核心乡土记忆挖掘出来,比如嵩口最为著名的“鹤形路”就是文创发挥的最好试验地。鹤形路是嵩口“龙口厝”的风水引导墙,用夯土制成,曲折的动线蔓延百余米,成为独一无二的乡土民俗文化活化石。通过对于夯土技艺的挖掘重整,今天恢复了鹤形墙的历史旧观,成为嵩口镇的核心景观标志。围绕着这个核心景观修复了若干栋保存较好的传统大厝建筑,规划了旅游动线,设计了两三处特色民宿,环境得到治理,导视系统也规范化建立起来——一点点的改变就引起了这么多连锁的反应。随着基础设施的整治和建设,乡民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从开始的观望到随后的积极参与。村民发现环境美了以后,有游客来了;民宿开张以后,数百元一间的房子竟然能卖得出去,这打破了乡民的传统认识——原来嵩口还可以做成这样!原来的生活并没有变差,而因为高度执行力的设计介入,乡民们发现了给他们带来新生活的契机。紧接着镇里又利用水利专项资金建设了大樟溪防洪堤以及步道公园,

  将防洪功能与乡民、游客的休闲漫步结合起来。再往下开始设计更多特色建筑载体,比如电影庙、德星楼。电影庙原址本来是一座地方神祇信仰的庙宇,几十年前拆掉修了一座礼堂,那时是政治的需要。今天礼堂基本上荒废了,乡民们计划将其改回原来的神庙,这就和政治

  原则发生了冲突。政府怎么可能将礼堂改为信仰场所呢?哪怕是废弃了也不行。文创团队适时介入此事,他们巧妙地将一侧墙体改为神龛,里面塑像安置神灵,对面是传统戏台,既能娱神也能乐民。舞台中间还能拆卸,这样游神的时候就可以从中轴线上出去。上级领导前来视察的时候,拉上神龛前的幕布,就成了一个标准的礼堂。这就是文创设计的多维性,可以尽可能地包容不同文化特征的存在。随着游客的增多,镇子里发现游客白天来了之后晚上就会离开,也就是人不能留下来形成连锁消费,借以带动住宿、手工艺、夜游、餐饮等行业发展。如果不能形成一个有别于白天景观的夜间光环境,或者不能形成让人眼前一亮、别开生面的乡土照明效果,那么这样的旅游文创无疑还是不够完整的。这就需要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照明设计规划来点亮嵩口的夜晚景观建设。通过照明的环境代入,让游客感受到新奇,让乡民感受到舒适。

  功能舒适

  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设施充足并非城市所独有,在乡土中同样需要依据人居幸福标准进行相应设计,这种设计包括景观绿化提升,建筑维护与复原,交通设施便利,公共设施齐全,配套服务优良等方面的细节性实施。乡土照明的功能主要指道路照明和安全照明。一般情况下,村镇的道路有主路、支路和巷道之分。主路作为进入村镇的干线,是村镇照明的主脉络部分。沿线建筑比较高大,楼层数在 3~4 层,多为现代风格,有少量树木,街道宽度多在 10~15 米,也就是楼高 H= 街宽 D,在比例上较为适度。这些往往是村镇的新建区域,现在经常沿用的做法是路灯照明。

  路灯照明

  路灯照明有两部分内容,第一为灯杆形式,第二为光源形式。

  灯杆形式,当前在传统村落主路上一般喜欢用高度在 8 米以内的中国传统宫灯造型灯杆,这种状况十分泛滥,从内蒙古到海南岛都是一个样子,虽然是有着传统的设计元素,但却一点也不能打动人心。或者是流行一时的中华灯、莲花灯之类的仿生路灯,根本不考虑是否适合本镇本村之乡土风格。还有一种灯杆形式就是毫无甄别地选用现代化的灯杆,造型工业感十足,材质为不锈钢、铸铁或铝合金,造成乡土街道彻底沦落为某个县级城市的

  边缘地带,无法和乡土精神融合在一起。光源形式,今天的 LED 路灯并不是《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里的主选灯具,而是由于经济利益驱使,或者跟风,让 LED 路灯一窝蜂而上,不分地域、环境地乱用。LED 路灯本身没错,错在它目前通用的冷色温光源上,还有 LED 光源本身的高亮度形成的高刺激感眩光。光源的选择应该是多种组合的,在乡土中最适合的是暖色调、高显色性,那么陶瓷金卤灯无疑是很好的选择。第一显色性好,第二色感舒适,暖白色系,配光易于设计,能营造恰当的氛围。同样道理,为什么在主路照明上一定要竖立灯杆呢?就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做一些实地设计,将光与环境更好地结合吗?比如在两侧建筑上设计挑杆灯,减少立杆,这样可以把路灯的存在感降到最低。而挑杆也不一定非要采用规范标准上的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灯具,欧洲的街道多用全角度发光泡路灯,可以将两侧建筑立面照亮,也能给道路提供足够照度。由此可见,乡土照明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设计师用针对性的现场意识来实施,这样才能设计出最合乎实际的,最能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照明环境。

  支路照明与巷道照明

  在村镇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中,主路是框架是骨干,支路和巷道就是血管和毛细血管、是肌体。以嵩口镇为例,目前规划的一期游道就是内涵最丰富的支路和巷道的照明结合。以环镇步行道为主要支路,可以设计低空照明,尽量不在人的视野中出现景观灯立杆。以直路、横路、米粉街、服装街、关帝庙街、鹤形路、郭家巷为纽带联系起若干古厝,这些巷道和支路不适合以立杆景观灯做照明,而是应该巧妙地借助建筑立面,比如用中宽配光的 LED 射灯做投射照明。而投射的目标物是宽泛的,可以是对面建筑一角,可以是地面盆栽绿植,可以是街心石板,也可以是建筑门窗,由此产生反射光照亮空间。这样的照明手法是自由的、艺术的、多维度的、充满趣味与想象力的。既能避免千篇一律和枯燥,同时通过灯具的防眩光设计规避了人眼的不适感,而且最艺术化地实现了一种类似于舞台照明的表演型、情景化、易操作的设计效果。并且灯具安装简易,最适合低成本投入的乡土照明需求。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